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推荐 热门推荐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全攻略_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机会
ysladmin 2024-05-06 人已围观
简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全攻略_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机会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全攻略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全攻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全攻略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全攻略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燃料电池产业链,更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2.国务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新机遇在哪里?
3.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
4.投资新能源车主题基金该怎么选
5.如何推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
6.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燃料电池产业链,更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燃料电池 汽车 产业链分为三个主要环节:整车、燃料电池、供氢系统,总体上看,中国不缺整车厂,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布局也出现过剩,最大的瓶颈在核心零部件和气体供应上。01 整车:公交车市场容量有限,货运车追求性价比
与纯电动配套的乘用车市场不同的是,在中国燃料电池 汽车 主要是商用车市场。锂电进入的乘用车是消费品,消费者可能会因为 时尚 和潮流选择新的品牌,这正是特斯拉品牌成功的核心要义;而商用车分为客车和货运物流车,其中,占客车市场近一半的公交车属于政府采购市场,具有很强的区域垄断特征,是政府扶持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一个抓手,但市场容量总体不大;而是物流货车是生产资料,客户更加看重的是性价比,市场化程度很高。
2019年全国中国客车行业5米以上产品累计销售175052辆,公路车销量占据了行业总量的45.8%,实现销售80168辆,公交占比47.6%,实现销售83405辆,实现销售11479辆。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可以自主采购的部分主要在这八万多辆公交车上。
新能源客车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项目,但如果新能源车企定位县级企业,对应的就是本县的公交车市场;如果定位是地级市培育的企业,做完本地区的公交车生意也就差不多了;除非定位是省级的重点企业就可以做全省的公交车。
从2019年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可以看出,尽管新能源的确也培育了一些新品牌,但靠着政府采购这几万辆车很难形成规模,更何况宇通牢牢地占据了电动客车头部企业的位置,让新增电动客车几乎没有故事可讲。
我们注意到,国内电动 汽车 发展黄金十年,在乘用车领域蔚来、理想 汽车 、小鹏 汽车 等乘用车纷纷上市,但没有一辆商用电动车独立上市。一个总盘子不到800亿的客车市场,传统车企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留给新增企业的想象空间实在不大,而且行业自2017年开始调整,客车行业产能非常充足,一些地方政府扶持的新能源客车一度风生水起,几年下来绝大部分已经销声匿迹。
国内客车上市公司营业收入
从国内目前配套燃料电池的整车来看,除了广东省形成的“内循环”模式是当地有牌照的飞驰 汽车 以外,其他地区无论是配套数量,还是配套的效果都还是国内品牌商用车优势比较明显,目前燃料电池企业更多是选择与宇通客车、中通客车、金龙客车、福田 汽车 等传统客车合作。
货运物流车是一个比客运商用车大近10倍的市场,2019年我国卡车销量达到385万辆,同比增长0.91%,中重型卡车合计销售131.3万辆。其中,重卡117.4万辆,中卡13.9万辆。中重卡累计销售占比达到了卡车市场总量34.1%。(本次以奖代补对燃料电池功率要求似乎不覆盖轻型车量。)
2019年中国商用车市场按车型销量结构图
而货运车属于生产资料,客户对性价比的敏感度高,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子行业。我们发现,中国重型卡车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到现在市场份额最高的还是解放、东风、中国重汽,而这恰恰是我国 汽车 工业最早的三辆车。
2020年1-10月,我国重卡市场累计销量达到136.5万辆。销量排名第一的企业依然为一汽解放,累计销量达到35.18万辆,同比增长40%,市场占比约为25.8%;其次为东风 汽车 ,累计销量达到25.98万辆,同比增长31%,市场占比为19%;排名第三的为中国重汽,累计销量为21.87万辆,同比增长45%,市场占比为16%;上述三家车企重卡累计销量占比超过60%
2010 2019主流重卡市场占有率统计
近年来只有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两家工程机械企业重卡市场份额有所上升,解放、东风、中国重汽和陕重汽(其中中国重汽和陕重汽都属于山工集团)已经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
整车企业产值高,但投入也非常大,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如果达不到一定的规模很难赚钱,所以目前行业头部企业已经在形成“品质——规模——成本”的良性循环,留给新造车企的机会不多。从921“以奖 待 补”的鼓励方向来看,主要是强调核心零部件和商业模式、应用场景,并不鼓励整车企业产能扩张。
如果将世界燃料电池产业分为几个模式的话,日本、韩国是整车推动的模式,加拿大是技术推动的模式,美国是“ 科技 +资源整合”的模式,欧洲是应用驱动型模式,而中国主要还是”引进技术/人才+资本驱动模式“。
在资本驱动下, 科技 型企业的人才队伍并不稳定,一些相关技术人员得到“要领”后,很快复制新的公司。我们看到国内很多燃料电池企业的技术几乎都是源自巴拉德、大连物化所或清华大学。
如果说第一轮燃料电池企业的复制是因为资本驱动的话,那么第二轮的复制就属于“投资换市场”的区域布局。地方政府更加倾向于当地的配套企业,并将补贴作为招商引资的手段。
目前国内燃料电池尚处于试运行阶段,技术水平还很难分出伯仲,更多的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来赢得市场机会,燃料电池企业不得不在两个以上有的甚至在3、4个城市布局。通过“查天眼”输入关键词“燃料电池”,共有8310家相关公司,目前活跃的燃料电池企业家数甚至超过了内燃机。一家核心材料企业说,在”以奖代补“的示范城市群申报过程中,仅与他们签订合作协议的燃料电池企业就有50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燃料电池企业形成了三个阵容:第一阵容是专业的燃料电池系统或电堆企业,如神力 科技 /亿华通、国鸿氢能/重塑 科技 、新源动力、江苏清能、上海攀业、武汉氢雄、氢璞创能、氢途 科技 、喜马拉雅等几十家,目前有很多上市公司都参股了燃料电池企业;第二阵容是 汽车 整车产业链布局,如上海捷氢背后是上汽集团、未势能源背后是长城 汽车 、潍柴巴拉德背后是山工集团等,还有回归A股科创板的东风 汽车 募集资金项目中有13亿用于燃料电池研发;第三个阵容来自上游能源企业,如国电投、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等也进入了燃料电池领域,因为燃料电池不仅仅可以用于交通运输,还可以作为其他动力电源,所以对能源企业也是理所当然的新能源业务。
比较一下燃油商用车,整车厂一般不做内燃机,而是有潍柴动力、玉柴动力等专业的内燃机企业,而现在,整车企业、上游能源公司都在进入燃料电池,活跃的燃料电池企业产能布局在5000台甚至20000台以上,估计目前的产能满足2025年的需求都没有问题。
目前,不是整车 汽车 采购燃料电池,而是燃料电池企业找到应用场景拉整车企业一起投标,也就是说很多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企业的销售不是整车厂,而是应用端,通过应用端的场景设计来创造需求。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企业拼的不仅仅是产品研发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还有资源整合能力。
国内燃料电池已经从系统、电堆向上游延伸至核心零部件,一部分是国内市场需求预期吸引了相关的专业人才,还有一部分是电堆和系统企业的业务拓展,主要包括催化剂、膜电极、双极板等,只有碳纸、质子交换膜和铂这些关键材料门槛比较高。
这个产业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压资金,下游压上游的资金,越到上游越没有优势。行业内一个专家称,做系统起步需要5000万,做电堆需要1个亿,而做膜电极则需要1.5个亿。而从成熟度来看,国内系统相当于Pre-IPO阶段,电堆相当于PE阶段,而膜电极相当于VC阶段。
再往上游,就是质子交换膜、碳纸、催化剂等,目前质子交换膜已经突破,但复制的难度非常大,催化剂有几家在做,而碳纸还依赖进口。
目前上游核心材料如铂金属、树脂以及气瓶用的碳纤维等核心材料投资强度都非常大,技术门槛高,而且相关企业不仅仅服务于氢能市场,不适应普通的民营资本进入;相对成熟、投得起的环节又显示拥挤,除非拥有核心技术,燃料电池端的投资空间正在变小。
03 供氢系统:能源的气体时代 资源整合与 科技 创新并重
如果我们确定燃料电池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氢能产业链上,整车对应的是燃油/天然气车市场,燃料电池对应的是燃油/气体发动机市场(未来购置成本不会高于燃油发动机),那么氢气对应的就是巨大的石油天然气市场,就算与燃油 汽车 、电动车三分天下,对燃料电池 汽车 来说,市场空间最大的一定不是燃料电池,而是庞大的气体供应市场。如果我们再激进一点,把氢能当成是终极能源的话,就意味着氢能的供应体系会出现新的“三桶油“和”七姐妹“。
就在投资人集体聚焦于燃料电池的时候,世界三大气体公司德国林德、法液空和美国AP已经悄悄在全球布局供氢系统。
三家气体公司在中国已经开始了大面积的供氢系统布局:
林德参与中国多个加氢站建设,并与宝武集团、中海油能源集团、淄博市能源集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布局氢气运营业务;
法液空与厚普股份成立合资公司抢占中国加氢站业务,并与兖州煤业和中石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氢气运营业务;
而美国AP公司已经悄然在中国布局了浙江嘉兴(服务长三角)、河北张家口(服务京津冀)、四川成都(服务西南地区)、惠州大亚湾(服务珠三角)、山东淄博多个基地,基本上覆盖了中国氢能发展的重点区域。
从氢气的制取、运输、加氢站和车载储供氢系统,每个环节都不是简单的挖煤或石油开采那么简单,与燃料电池已经形成的一致性目标也不同,在供氢系统的各个环节更多体现在解决方案上,既需要 科技 能力,也需要资源整合,目前国内氢气到站价高的达到80元/kg,而低的到28元/kg。
技术上涉及低温高压能力的储运,对管路、阀门和材料的要求都非常高,对不同的气体来源和不同的应用场景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如何通过运输方式和系统设计ranran来降低燃料电池 汽车 的运营成本是气体供应端的使命,也是巨大的商业机会。
世界能源经历了从固体能源主导到液体能源主导,目前正在经历的是从液体能源主导到气体能源主导的时代。
世界各大能源公司以及国内能源企业都在寻求转型升级,国投电力、中石油、中石化、兖州煤业、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中集安瑞科等都将业务延伸至氢能。
然而,另一个变化是,从能源的资源时代到 科技 时代的转化过程中,能源的垄断格局正在从资源垄断过渡到 科技 垄断。在这个时代,对于气体能源的管理、运营是一个远大于燃料电池端的大市场,在全产业链成本持续下降的过程中,供氢系统和燃料电池同样需要技术创新。
过去,气体能源并不是因为少而被利用不够,而是因为取得的难度太高,气体能源的大量应用意味着储运装备和气体供给系统技术的大幅提升。
氢气的管理涉及到众多的尖端技术,在制氢、储运、材料、运输、管路、阀门等环节都有巨大的创新空间。目前国内来自中国航天、中广核的液氢技术、测试技术、材料技术、流体技术等军用技术都在进入燃料电池供气系统,氢能为军转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产业平台。
以车用氢能为例,制造端整车被替代的机会不大,新的投资机会在燃料电池及配套系统;能源端传统能源企业已然可以提供服务,但 科技 能力和解决方案将替代资源垄断,这里蕴含着大量的投资机会。
国务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新机遇在哪里?
未来汽车市场的竞争不单是质量动力的比较,更是人车交互的智能网联技术的比较。这将倒逼传统车企进行数字化转型,深化与科技公司合作寻求突破。
*“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 概念:加强智能网联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及系统开发,突破计算基础平台、云控基础平台等技术瓶颈,为整车集成创新提供支撑。
点
“碳交易市场”是减少温室气体的市场机制,但目前国内缺少统一的交易平台,只有7个试点交易所。
碳交易价格越高,越有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碳交易价格越大,使得企业为了支付碳排放许可而把成本分摊到了产品中,致使企业最终的产出价格上升,最终导致汽车价格升高,而新能源的价格优势得以体现。参考欧盟排放,处罚价格将会越来越高,倒逼企业支付更多运营成本。
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发挥汽车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汽车产业催生新的科技产业,同时带动传统能源产业、零部件制造产业的转型,构建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目前新能源汽车建立用户专用桩为主的模型,根据测算,至2030年或难以满足同一时段汽车配电量,因此未来电动车充电可能会出现“高峰低谷电价”充电现象。《新版规划(意见稿)》提出探索“双向能量”互动机制,未来新能源汽车或可作为“移动电源”,可与电网实现双向能量、信息互动,并从中获得收益,成为具有收益性的“充电宝”角色。
在未来,国内车企着力于推出新能源产品,国际车企将逐步提高新能源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
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
就在昨天(10月9日),为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为此,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与之前的"意见稿"有何不同?
较为明显的变化有两处: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明确了快充的重要地位;二是公共服务领域支持新能源汽车使用方面,稍微放缓了节奏,从100%下调到80%。
针对充电设施方面
之前意见稿的表述:"合理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
现在的表述:会议提出,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
分析:
从这点可以看出,"快充"这个目前能够解决电动车续航焦虑的最优方式高度关注和认可。根据我们之前的用户调查,绝大多数消费者放弃购买电动车的主要原因依然是续航焦虑。事实上,目前市面上许多电动车的NEDC续航能够在500公里以上,这个数据已经与燃油车相当,因此消费者的续航焦虑本质上是补能焦虑。
截至2019年,我国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仅70.3万个,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81万辆,私人充电桩占新能源汽车数目的比例仅为18.4%。这就意味着,每10台新能源车中,只有两台有私人充电的条件。
那我们公共充电桩的数量是否够用呢?截至2019年12月,现有充电桩保有量超过108万个,而真正可用的公共快充桩的数目仅为21.69万个,但是却需要服务310万的无桩车主,车桩比例是1:14,对于单次充电时间至少在1小时以上的电动车而言,这样的比例是严重不足的。
此外,由于我国的充电桩分布不均,车主们很难就近充电。即便是驱车找到了充电站,由于部分停车场所出于利益因素以及部分车主不够"自律"的原因,电动车充电车位常会不对外开发,甚至还会被燃油车"霸占"。因此,加大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快充建设就成了解决补能焦虑的关键因素。
针对共用领域电动车方面:
现在的表述是:?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而在此前的意见稿中,同样时间限制、同样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比例是100%。
分析:
简单来说,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是影响国内电动车销量增长的重要地方。特别是以出行服务为代表的大客户订单,对新能源汽车销量都有过显著贡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将这里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从100%下调至了80%,虽然说可能会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带来一些影响,但是不难看出,这样的调整后,没有了"一刀切",从侧面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也让公共领域车辆选择更加的接近实际使用情况。
电动化来袭,有什么新变局?
变局之一:特斯拉等新势力崛起,互联网、半导体等科技巨头跨界进入,汽车产业竞争格局重塑、核心价值链重构,部分OEM未来或沦为代工厂。
变局之二:当今欧洲、日韩等国政府纷纷加速电动化转型,一次次验证十年前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的前瞻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十年的规划和培育,已具备一定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与此同时,为了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点料",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独资建厂,国产后的Model?3一飞冲天,给中国新能源领域带来了"鲶鱼效应"。其中,不少中国造车新势力已经被这条鲶鱼"拍死在沙滩上",另一方面,也让许多搞研发,有技术的新星车企脱颖而出。
变局之三:汽车产品属性更加多元,汽车将成为软件定义的智能移动终端。
嘿电总结
面对汽车业百年大变局,中国汽车强国之路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换道超车"需要政策与全产业链的通力配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投资新能源车主题基金该怎么选
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合肥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环节核心技术领域对外揭榜挂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技术与产业双向奔赴。”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合肥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合作。目前,已组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产业创新平台约50家,重点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实现全覆盖。
作为工信部第三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规范企业白名单企业,巡鹰回收产业基地拥有自动化拆解、电池分选及检测平台。”动力电池的循环利用潜力巨大,公司将深入动力电池前端产业化布局,通过补链、强链,打通上下游产业环节。
合肥正在构建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体系,已指导全市10余户企业纳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信息跟踪与监管。目前,合肥已建立回收服务网点40余个年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量近万吨。
完善的产业生态圈驱动合肥加速迈“新能源汽车之都”。据统计,2022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现产值突破1000亿元。今年1月至4月,合肥汽车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23.7%,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7.2万辆、同比增长约4倍。
如何推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
投资新能源车主题基金该怎么选近期,最火的板块莫过于新能源了,同样是定位于新能源汽车主题,主动管理型的新能源汽车基金比指数基金更好吗?小编在此整理了新能源车主题基金该怎么选,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新能源主题基金
对于主题/行业类的主动基金,有明确的被动指数与其对应,选股范围基本类似。但主动基金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改变个股的权重(择股)和股票仓位(择时)来产生超额收益。拉长维度看,过去历史业绩显示,新能源汽车赛道主动基金大都能跑过被动基金。
新能源包括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两大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包括风电、光伏、垃圾发电、生物质、储能等,主要是光伏的投资前景较好。光伏行业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新能源车产业链分为上游资源,中游零部件和下游整车。
由于两大产业链都带有“新能源”三个字,常常混为一谈,所以新能源的基金,包括基金经理的能力圈,都会尽量往这两方面布局,甚至会衍生到环保、新材料和消费电子等板块,所以筛选起来难度较大。
为了方便筛选,以新能源汽车主题为主,先预设一些筛选条件:尽可能的专注新能源板块;投新能源的比只投新能源汽车的好,这意味着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来源可能更多;任职经验、管理规模、基金公司、管理基金数;换手率、机构占比;历史业绩和回撤控制。
经初步筛选,定位与新能源车主题相关的基金经理有陆彬、任琳娜、姚志鹏、王阳、李宜璇、赵诣、郑泽鸿、闫思倩、施成、李文宾、李瑞、王迪、刘俊、张剑锋、褚艳辉、张燕等人,所管基金如下:
目前为止,新能源车主题基金的现任基金经理中,任职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为嘉实智能汽车的姚志鹏,其他基金经理大都在任时间未超过3年。对于基金,可以通过风险收益、配置纯度、个股选择、仓位控制等指标来进行更加细致的筛选。
1、业绩:建议选择长期业绩优秀,能够穿越牛熊的基金。
按牛熊区间划分来看,嘉实新能源新材料、嘉实智能汽车、申万菱信新能源汽车、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等产品整体表现良好。对于主题类基金,部分投资者中长期看好,以配置的思路进行投资,部分投资者仅仅是阶段性参与主题行情,为此,我们有必要观察在市场不同行情阶段不同产品表现的差异。
回撤控制方面,中海环保新能源、嘉实新能源新材料、嘉实智能汽车、银华新能源新材料量化等产品回撤控制较好。
2、配置纯度:建议选择配置纯度较高,风格稳定的基金
新能源车纯度方面,基于目前处理的新能源车产业链个股的基础数据,新能源概念纯度超过50%的产品有6只,分别为:工银瑞信新能源汽车A(75.80%)、国泰智能汽车(67.29%)、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61.88%)、申万菱信新能源(56.17%)、华夏能源革新(55.37%)、浦银安盛环保新能源A(52.66%),在新能源车主题概念股之外,不同的产品配置差异较大,主要分布在汽车、光伏和电子等有一定相关性的板块。配置能力方面,大部分新能源主题基金会根据市场情况主动调整持仓结构,调整的大方向较准确。
3、个股选择
为了判断基金经理在新能源车主题中的选股能力,我们挑选出基金经理过往前十大持仓中属于新能源车主题的个股,对比上述个股在每个持有期和CS新能车指数的表现,计算规模加权超额收益和胜率情况,以评判基金经理在新能源车概念中的选股能力。
从加权选股超额收益均值来看,大部分产品整体上获得正向选股超额收益,其中: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银华智能汽车、创金合信新能源汽车A、华夏能源革新、嘉实新能源新材料A等产品在个股主题超额收益上表现优秀;
另外,在新能源车纯度比较高的产品中,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创金合信新能源汽车A、华夏能源革新之外,申万菱信新能源汽车也取得了不错的选股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汽车配件(三花智控)、电芯(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电解液(新宙邦)等子领域。
大部分产品偏好中大市值的公司。大部分产品注重持仓股的成长性。其中,最注意持仓股成长性的三个产品为: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申万菱信新能源汽车、华夏能源革新。
大部分产品始终保持80%以上高仓位,前十大集中度也较为集中。
综合分析认为,值得关注的四只产品为:申万菱信新能源汽车、国泰智能汽车、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和嘉实新能源新材料A。
重仓新能源的非主题基金
短期内,追新能源的风险有些大。对于那些风险偏好较高、又看好新能源机会的投资者,不妨选择一些重仓新能源的非主题基金。这类基金是基金经理现阶段内看好新能源相关的机会,一旦这个行业出现调整,基金经理会去做择时,免去了我们自己择时的烦恼。
例如刘格菘,其从去年便看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前景,在新披露出的三季报,刘格菘的更是大幅加仓新能源,他管理的基金中,多支基金都是“顶格”持有光伏龙头隆基股份。
另外还有兴全谢治宇三季度加仓新能板块中的比亚迪股份,比亚迪也同时新进兴全合宜、兴全合润两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
广发高端制造基金经理郑澄然也表示,看好新能源和科技两大方向。
当然,这类基金更需要投资者根据持仓、历史走势、看基金经理(实力、稳定性)、规模等来综合判断筛选。
总结来看,新能源产业链建议关注农银新能源主题(002190)、嘉实新能源新材料股票A(003984)、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001410);新能源车产业链建议关注申万菱信新能源汽车(001156)、国泰智能汽车股票(001790)融通新能源汽车主题精选混合(005668)
新能源最近十分火热,尽管长期利好,但是短期也存在一定的回调风险。想追的投资者保守一点可以选择主动管理基金,已经持有的,可以适度减仓落袋为安,但并不需要全部清仓。
基金相关文章:
★买基金要会选基金
★购买基金常见四种方式
★基金投资三大误区
★短期理财基金存在哪些特点
★基金估值存在哪些原则
★2021基金为什么会下跌
★行情分析
★外汇基础知识解读
★股票投资名人心得
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研发资金支持等,以鼓励企业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进行投资和创新。
2、各相关企业可以组成产业联盟,共同合作推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3、企业应该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4、企业应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
5、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促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6、企业应该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认知和接受度。
7、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提供良好的人才培训和发展机会。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444万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快速增长,2021-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预计到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444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好了,今天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全攻略”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全攻略”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