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推荐 热门推荐

如何看待小米汽车_小米汽车口碑反噬现象

tamoadmin 2024-09-06 人已围观

简介1.你是互联网人才吗?2.BAT们跨界玩芯片3.求十大除甲醛净化器排名,有哪些比较推荐?原因主要有三个:MIUI系统、售价跳水、质量问题。1.MIUI系统。之前MIUI 12、MIUI 12.5、MIUI 12.5增强版频繁翻车,一堆严重影响体验的Bug,某网站不少UP主甚至以“小米Bug圣经”为流量密码,奉为圭臬。这让不少网友失望,特别是那些忠实米粉,要知道小米MIUI自诞生之始就一直是国内定制

1.你是互联网人才吗?

2.BAT们跨界玩芯片

3.求十大除甲醛净化器排名,有哪些比较推荐?

如何看待小米汽车_小米汽车口碑反噬现象

原因主要有三个:MIUI系统、售价跳水、质量问题。

1.MIUI系统。之前MIUI 12、MIUI 12.5、MIUI 12.5增强版频繁翻车,一堆严重影响体验的Bug,某网站不少UP主甚至以“小米Bug圣经”为流量密码,奉为圭臬。这让不少网友失望,特别是那些忠实米粉,要知道小米MIUI自诞生之始就一直是国内定制ROM界顶级水准,以流畅稳定自居,结果三个版本相继翻车,怎能不让人破口大骂?再加上,看完金凡介绍的MIUI 13,不少网友失望更甚——其作为MIUI12的迭代版本只带来了些许隐私保护、新壁纸、小组件等无关痛痒的东西,几乎没啥新功能及新特性可言。MIUI 13并不符合大家对于其是MIUI 12大版本更迭的印象,更像是MIUI 12.6,或者MIUI 12.5增强版的增强版。所以发布会后很多人吐槽MIUI13“江郎才尽”。而小米12全系出厂搭载MIUI 13,关于MIUI 13不少米粉还心存疑虑。

2.售价跳水。今年小米旗舰售价跳水确实很厉害,一两个月就能跳水1000-2000元,简直是惊世骇俗。其实,这也不是小米一家这样跳水,国内其他厂商机型也出现了大幅度跳水,个中原因很复杂,一方面是高通骁88体验拉胯,高负载游戏场景下降帧严重,稳定性也堪忧,妥妥的“火龙”,为了“驯龙”不少厂商不得不通过用保守方案来“降频保平安”,所以骁88机型口碑很差,不少人宁愿选择次一级、性能稳定性更高的骁70,也不愿意选择骁88机型。另一方面则是竞争的加剧,这两年国内手机产品同质化严重,相同价位段的机型,别家宣布降价,你也要降价,否则就没有竞争力。然而如此短的时间跳水如此大的幅度,已事实伤害了绝大多数首发用户的感情,谁摊上这样的事儿都糟心。所以小米12系列发布后,很多米粉不再愿意购买首发,而是选择了观望,看看小米12系列是否也会如同小米11系列那样疯狂跳水。

3.质量问题。今年夏天,手机圈很大的一个事就是小米11系列Wifi/蓝牙虚焊的问题,波及了不少用户。哪怕官方及时给出了解决措施,可负面影响力毕竟在这,一时半会难以消弭。小米11出现质量问题,经剖析,是骁88处理器芯片功耗发热过于严重,内置散热未能及时排出,导致Wifi/蓝牙模块虚焊。骁88都出现了芯片虚焊,那功耗更高、性能更强、稳定性更拉胯的骁龙。

你是互联网人才吗?

1、输入信号闪屏问题是非常多电视机都会偶尔出现的故障,而并非只有小米电视一家存在这种问题。导致闪屏现象的原因不止一二,其中程度最轻微且最好解决的一种原因便是输入信号不够稳定,只需让电视机休息片刻,等到信号稳定了再使用即可。2、电压问题而若是电压不稳定所导致的电视机闪屏,罪魁祸首则是家庭电路异常,这时候需要立即将电视机关闭,否则可能会受到不稳定电压.的“反噬”,从而对电视机造成损坏。待电压稳定后再开机使用即可。

BAT们跨界玩芯片

我是2008年正式在深圳南山 科技 园互联网公司上班,第一份互联网工作就做了三个月,1500人的互联网公司。

第二份工作也是互联网公司,坚持了四年,跟公司从几十人,发展到六百人,也从互联网销售,互联网推广,转型平台运营管理,销售和运营团队建设管理,内训讲师,还负责过公司APP项目开发管理。后来公司分了点股权,打算上市的那种。

然后自己就创业开互联网公司三年,期间学会了搭建大型网站,当然是CMS程序,营销运营很难转技术的,我报班学了俩月前端CSS,懂了技术模块原理和html语言。因为刚创业就被一个建站公司坑了一万块钱,事没做成,倒是把我逼成伪程序员了。

后来创业三年失败,然后进了一个集团公司带网站营销运营管理团队。有文案,活动,社群,新媒体,平台数据等等岗位。

现在自己开了新媒体公司。公众号,短都还算熟悉。帮很多公司做公众号管理。其中涉及后台,文案,设计,剪辑,推广,小程序等。也给朋友公司做美团,百度等后台管理外包。对了,自己还业余玩了三年自媒体电台:枕听。有兴趣可以去搜下。申请的有商标。

凡是互联网上的东西只要问到,基本都可以帮你解决,加上市场营销科班出身,中间七八年都是运营人才网站(人力,职业领域),所以,自己不仅仅是互联网方面,在职业领域,营销运营方面都是同步进行的。

但是,就目前来讲,说人才,评判的标准不同,如果从技能和思维角度,算半个互联网人才吧。如果从赚钱角度,个人就不太擅长,最高工资也才两万多点。自己现在新公司二次创业,正在塑造赚大钱的能力。

在21世纪里面,我们需要认真读书的同学,但是我们更需要创新实践的人才。我们需要每一科的专才,但是我们更需要跨领域合成者。我们需要高智商的人,但是更需要高情商的人。我们需要每一个学生能够高效能地理解,但是未来你们更需要高效能地沟通。

 毕业后,当然要找一个热门的工作,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热爱你的工作。不要再继续做一个只会被动听话的学生,而要做一个积极主动的学生。不要只是做一个小心翼翼的人,而要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近日,和某金融机构负责人交流,末了他感慨道,“银行的人才结构不均衡,传统思维太重、互联网思维不足,要重点加大对互联网人才的引进。”

这两年,类似感慨听过很多,也有不少银行人找我讨论“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如何培养互联网思维”等话题。可一旦对这类耳熟能详的词汇较真深究,往往发现我们所知不多,只不过在人云亦云。

那么,站在金融从业者的视角,什么才是互联网思维,如何才算互联网人才呢?

用户思维是个筐

最常见的说法,是把互联网思维等同于用户思维,认为凡事从用户出发、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就是互联网思维。如招行2018年年报中所述:

“我们加速金融 科技 应用,让每一个细胞都感知 科技 的脉搏,渗透互联网文化的血液,以客户体验为导向的互联网思维和价值观在全行悄然萌芽。”

用户是商业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提升用户体验是对所有经营活动的高度概括,这使得用户体验成为一个万能箩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高度概括的概念,是无法指导实践的。

如用户体验这个词,既能把互联网的一套东西装进去,传统机构的经验策略也能涵盖在内。二十年前就有银行把“以用户为中心”挂在嘴边、付诸行动,但显然和互联网思维没关系。

理解互联网思维,要先从理解互联网开始。

互联网改变了用户行为,影响了 社会 形态和商业土壤,自然也要求经营策略随之改变。这种与“互联网化”相适应的经营策略,就是互联网思维的精髓。

那该如何理解互联网化呢?我们不妨从组成 社会 的三大基础架构说起。

在《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一书中,丹尼尔·贝尔提出任何一个 社会 都由交通运输、能源系统、通信系统等三个基础结构维系。作为支撑 社会 的三大支柱,任何一个发生重大变化,都会给 社会 带来深远影响。

从 历史 上看,交通运输的革命,催生了大航海时代,拉开世界贸易的序幕;石油、电力等能源系统的革命,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重塑了世界格局;互联网的出现,深化了通信系统革命,正在重塑商业世界格局。

(1)时空扭转

借助互联网,市场从物理空间迁移至虚拟网络空间,可以7×24小时在线,连接能力和积聚效应无限扩张。

规模的改变,几乎总会要求结构改变。如伽利略所说:

“自然创造不出大得异乎寻常的树木和动物,而同时保留适用于较小体量的比例和材料。这类事物将因自重而解体,除非我们……改变其比例”。

百人企业和万人企业,要求不同的组织架构;接入互联网的市场,从二维网络变成了立体生态,整个商业世界都发生了改变。

(2)用户赋权

从商业视角看,互联网消解了企业与用户的信息不对称,用户借助互联网实现自我赋权,话语权大幅提升。

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可以参照买家评论、KOL推荐、商品评测等信息完成购买决策,还能通过买家评论、社交转发等持续对企业产生影响;同时,消费者的可选范围接近无限,用脚投票成为消费者权利的最好彰显。

至此,企业不得不注重用户诉求,“以用户为中心”,也开始从口号走向现实,“用户体验”被奉为商业圭臬。

商业新物种

丹尼尔?贝尔说,“ 科技 进步并不必然导向革新,它有赖于组织的适应性。”反过来,一旦出现一批具有高适应性的组织,就能引领大潮,对传统模式产生巨大冲击。

2010年以来,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用户7×24小时在线叠加位置信息可获得(O2O商业模式的前提),将互联网从资讯时代带入商业时代。

在移动互联网这片广袤的原野上,各类创业机构如雨后春笋,在无人区里占山为王,一如上世纪80年代的创业黄金期,卖茶叶蛋的小贩比教书先生赚钱,只要下海,遍地都是黄金。

2010-2015年间,小米成为这个新物种的代表,“专注、口碑、极致、快”的七字诀广为流传,一度成为互联网思维的代名词。

不妨就从这七个字说起,揭开互联网思维的幕布。

(1)专注

专注和分散,本身无好坏之分。但对创业公司来讲,有限,集中才能产生相对优势,是形成“口碑、极致、快”的前提。

(2)口碑

口碑是用户口口相传效应。在互联网语境下,都有话语权,用户口碑开始替代广告宣传,成为早期市场开拓的利器。从大众点评、豆瓣、产品社区等专门社区,到各大平台的网友种草、网红带货,商业逻辑都基于口碑效应。

口碑的背后是用户的主动分享。符合预期的好,用户在心里叫好;超出预期的好,用户才会主动分享。所以,口碑的前提,是极致体验。

(3)极致

探求欲,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本能。互联网放大了消费者的探求欲,在琳琅满目的选择中,不断求新尝鲜。

消费者是挑剔的,也是多变的。为契合消费者的 探索 欲望,互联网企业形成了迭代文化,通过创新试错实现动态变化,向着“只有更好”努力。这就要求一切都要“快”。

(4)快

快,是快速响应,也是快速调整,是应对互联网商业环境特有时空观的典型策略。

快速响应,对组织效率提出高要求;快速调整,对组织创新提出高要求,使得扁平组织、容错文化等成为互联网企业的特点。

七字诀强调快速调整以形成口碑效应,契合了早期智能手机行业的特点,助力小米公司在早期取得成功,七字诀本身却不能指代互联网思维。

如前所述,互联网思维的精髓是与“互联网化”相适应的经营策略,同一行业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最适打法;不同行业的互联网化,更是会形成不同的打法。

典型如金融行业,从过去几年的发展轨迹看,很多抱着僵化“风口思维”的互联网机构落得个鸡飞狗跳的下场:高昂的获客成本背后,并未能充分享受市场份额提升的红利,一些机构还陷入不良资产反噬、暴力催收和高利贷的泥潭,倒于强监管之下。

这些年,其他领域大大小小的风口和泡沫的起灭,揭示的也是同一个道理: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式,不是一套僵化的打法。

金融业的独特打法

金融业具有特殊性,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表现出鲜明的差异性。

最典型的就是,很多行业中呈现的赢者通吃现象,在金融行业并未出现。原苹果公司CEO斯利卡曾提出著名的“721定律”,当某个领域成熟后,老大占据60%-70%的市场份额,老二占据20%-30%的市场份额,剩余市场参与者共享10%的份额。

在金融领域,只有第三方支付市场近似实现了“721”定律,、理财市场从来未出现赢者通吃现象。这并非是监管之手的作用,而是受金融规律制约。

市场,受风险和资本金制约,不可能赢者通吃,妄图通吃的机构,要么触碰资本金上限,要么死于风险爆发。从实践中看,赢者通吃没有出现,助贷和联合成为主流。

理财市场,不仅没有赢者通吃,还存在赢者诅咒:即市场份额越大,越难以获得超额收益。理论上市场中只剩1家机构时,机构自身就是市场,自己无法打败自己。从实践中看,互联网平台普遍走上开放道路,在代销环节追求赢者通吃。

此外,作为强监管行业,稀缺的牌照等同于免死金牌,互联网机构在其他领域选择“取而代之”的颠覆性打法,在金融行业行不通,不得不寻求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

那些成功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正是在契合金融业自身特点基础上, 探索 出了新打法。一句话总结,就是“聚焦用户、资金、风控等底层,抢占产业链话语权”。

大量互联网机构涌入后,短暂的“生死搏斗”后,由于不能取代金融机构,遂演变成共生互助的生态关系。优势互补带来效率提升,那些坚持上下游通吃的机构普遍遭遇发展困境,率先选择开放的金融机构享受了新模式红利,开放协作成为行业共识。

金融业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上下游通吃走向分工协作。此时,最优竞争策略变成抢占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在特定环节占据优势甚至垄断地位。

金融产业链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用户、资金、风控。紧紧抓牢这三样(至少一样),就能够在产业链分工中占得一席之地。

用户背后是场景,互联网巨头自带场景,且2015年之后,以支付为纽带,加快进行场景布局,牢牢把握住了用户。

资金优势一直掌握在银行手中。P2P想分一杯羹,以失败告终;互联网平台通过互联网资管产品、第三方支付备付金等,也都打过资金的主意,相继被监管叫停。

风控背后是 科技 和数据,数据是分散的,各有所长,容纳了众多机构,成为金融生态多方合作的纽带。

过去三年,不少创业机构走的是中介掮客的路子,撮合各方,自身没有场景、没有资金、也没有核心风控能力,虽然风光一时,终究烟消云散。

那些实现平稳过渡的机构,至少拥有一样底层,在产业链中拥有了一席之地。以苏宁金融为例,以“金融 科技 +场景金融=普惠金融”为准绳,无疑把握住了金融互联网化的精髓。?

你是互联网人才吗?

就资金、 科技 、用户三大底层看,银行 科技 稍弱,用户紧缺,资金充足;金融 科技 公司相反, 科技 领先,获客懂行,资金不足。

对应到人才缺口,这两年,银行一直寻找懂场景、懂运营的人才,金融 科技 公司则从银行金融市场部挖了很多专才,发挥其获取资金的长项。

在这种交流、融合过程中,金融行业的互联网人才标准也呼之欲出了。

(1)知识跨界

金融与场景融合、金融与 科技 融合,业务在跨界,知识也应跨界,否则必然成为业务跨界的掣肘。

问题是,越是人才,越不愿意跨界,如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略带悲观的谈道:

“多数科学家从不改变自身观点,新理论之所以获胜,是因为旧理论的追随者会逐渐去世,而新一代的人通常喜欢新的理论。”

多数人不愿意跨界,少数跨界的人,就成了人才。

(2)开放心态

知识跨界的前提是心态开放,愿意改变,愿意接受新知识。

(3)终身学习

心态开放,还不足以吸收、融合新知识。要有意为之,要下一番功夫,要搭建框架、丰富细节、在实践中琢磨、内化;要持续学习,行业一直在变化,所有知识都在“方生方死”,产生的那一刻就走向过时,一时学习没用,要一直学习。

(4)跨界经历

知识在书本上学,技能在实践中练。正如经济学家熊彼特所批评的,很多知识分子只能靠“批判”生活,他们缺乏实践所能提供的第一手知识。

面试官重视项目经历,是有道理的。当然,你不必通过跳槽获得跨界经历,内部就有机会——无论金融机构,还是金融 科技 公司,无时无刻不在跨界!

互联网大潮下,组织最先遭受冲击,此时,组织是个体的保护伞;但组织冲击终将传导至个体,没有谁能真正豁免。

很有意思的问题!

如果,我回答我是,不知会召来多少**

接触互联网一段时间里,我就对互联网做了预测,我猜想,未来每一个人都将在互联网里找到自己的价值。

我的意识里,从“ 起点中文网 ”出现的那个时间点开始,互联网就可以让有对应“才华”的人,在互联网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如今,唱歌、舞蹈、聊天、 游戏 、文学创作、制作等等。具有上述技能的你都是人才!

抖音 ”“ 快手 ”短创作。“ 火山 ”“ 快手 ”“ 虎牙 ”“ 斗鱼 ”“ 花椒 ”各类型直播平台。网文平台,“ 起点中文网 ”、“ 纵横中文网 ”“ 17K ”...“ 喜马拉雅 ”“ 蜻蜓FM ”有声知识传播。灵活用工平台“ 猪八戒 ”,更是包含了LOGO设计、UI设计、装修设计、工业设计、文案策划。“ 洛克 ”-专注产品创新设计,业务涵盖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结构设计、UED设计

你是那一类型的人才? 从田间地头的小伙,到呀呀学语的萌娃,以及正在学业中靓男、美女、工作中的青年男女,都在通过互联网实现自身价值!

街上、地铁上、各种场合的人们都不愿意浪费一刻时间,片刻闲暇时间都会拿出手机,“ 抖音 ”刷起来!!!观者各种表情尽现!有面无表情、还有呵呵傻笑

求十大除甲醛净化器排名,有哪些比较推荐?

不久前腾讯被曝出开始招聘芯片研发设计相关的多类工作岗位,最近腾讯对此进行了回应,表示是基于部分业务需要,在特定领域进行芯片研发尝试,比如AI加速和编解码,而非通用芯片。

事实上,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自研芯片一点不稀奇,在芯片产业的下游和终端,大量业务涉及AI硬件产品的垂直头部企业,都已将芯片自研纳入自身未来发展战略布局的框架之下。

跨界研芯已成潮流

除了本身处于芯片产业链的垂直企业和平台,近年来自研芯片有明显的跨界趋势。当然这里指的自研主要还是研发设计,不包括制造、封测这些只有制造端才能干的事。

从跨界自研芯片的玩家群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腾讯、阿里、百度这类互联网企业。 像阿里的第一颗自研AI推理芯片“含光800”也早在2019年就公开发布,而百度的第一代昆仑芯片在去年初已经量产。

第二类是小米、华米、格力、小鹏 汽车 这类泛电子化、数字化消费品企业。 小米今年发布了首款自研的手机影像相关芯片,格力也在前段时间表示自研芯片已经得到量产验证,而华米作为可穿戴厂商,早在2018年就发布了首颗自研芯片“黄山1号”,小鹏 汽车 早先表示已在中美两地同步进行自研芯片项目。

第三类是依图 科技 、四维图新等AI算法类公司。 2019年依图发布了首款自研云端AI芯片“求索”,而在今年2月,四维图新发行定增的目标之一就是自研智能网联 汽车 芯片。

可以发现,跨界自研芯片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有涉及AI技术的硬件业务。像BAT这样的巨头,多是云计算和 汽车 相关的业务需要自研芯片,而小米这类智能硬件企业,多是自家的产品需要自研芯片,依图这些算法和软件公司,则更多地以第三方供应商角色来自研芯片。

自研门槛不高

在手机行业,先进制程芯片的自研难度是超越想象的,目前国内厂商也只有华为、联发科具备芯片设计能力,抛开制造,可以说具备一定的自研能力。

但上面提到的玩家自研芯片为何呈现扎堆现象,客观原因就在于这些领域和手机不同,芯片设计和制造的难度都要小不少,也就是门槛更低。

不同领域对芯片制程的要求相差较大。手机领域,目前的骁龙、联发科,还有麒麟等芯片厂商,最先进的制程一般在7nm之内,而 汽车 芯片目前主流产品的制程很多在14nm、28nm,另外40nm规格的芯片目前也广泛应用在储存、通信等领域。

制程越先进,设计和制造的难度就越大。而 汽车 、云服务器、非手机类电子消费品相关芯片由于对制程要求普遍更低,所以设计和制造的难度就更低。

另外在产业链方面,像7nm、5nm这些先进制程芯片对应的产能也更小,只有极少数的头部厂商掌握了相关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而28nm、40nm制程的芯片由于技术和设备门槛更低,所以具备生产能力的厂商更多,产能自然也更多。

总体来看, 汽车 、云服务器相关产品的芯片由于对制程要求没有手机那么高,所以设计和生产起来都更加容易。基于这个前提,自研芯片对巨头们来说,其实就是时间和钱的问题,而这些恰好又是他们的优势,所以自研芯片很容易就上手了。

自研的商业原动力

虽然客观环境对部分领域的自研芯片比较友好,但是真正驱使这些头部玩家去自研芯片的原因还是商业层面的考量。

第一,自研芯片环节完全可控,减少被“卡脖子”的风险。 华为的禁令是一个警钟,对于BAT这些巨头来说,强竞争的先进技术和产品领域,仍然可能存在类似的突发阻碍,而自研芯片的设计研发环节可以由自己控制,所以就免去了可能发生的“黑天鹅”。

第二,芯片自研,效率可能更高,成本可能更低。 芯片设计制造出来,最终还是要和软件、硬件一块服务于某一个完整产品的,拿手机领域来说,手机厂商能不能用到最新的芯片,还是要看高通、联发科、三星这些芯片厂商的进度,而且在拿到芯片后,厂商还要就具体的产品和需求对芯片和手机进行适配优化。

而自研的好处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一套功能对应的芯片,无需多方对接和磨合,业务和项目推进的效率要快得多,最终量产应用的成本也可能比找第三方要低得多。

第三,自研芯片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在 汽车 、家电这些加速电子化和数字化发展的行业,芯片的优劣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产品的最终体验。比如在 汽车 领域,自动驾驶芯片和自动驾驶能力是密切挂钩的,算力算法更强,自动驾驶的体验往往也会更好。

如果企业的算法能力很强,那么自研芯片就可以将这些能力整合进去,既可以用到自己的产品里,还可以以第三方芯片产品供应商的角色来服务于其他玩家,增强变现能力和行业话语权。

芯片自研也有陷阱

从目前诸多自研芯片成功的案例来看,这样的业务模式很应该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成为现实,尤其是 汽车 、家电、服务器这些走在智能化高速发展阶段的行业。

但需要注意的是,自研芯片难度低、门槛低主要还是头部企业可以享受的客观环境优势。国内自研芯片模式也有不少失败案例,其中原因往往是研发周期太长,技术门槛太高。因而中小企业,或者没有长期充足现金流的企业,要自研芯片,风险可能会持续放大,甚至会走上一条死胡同。

当然有钱且有一定技术的头部企业也不是就完全零风险。芯片自研模式可能带来的一个最明显但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陷阱,就是市场过低的容纳度。通俗地说,就是自研芯片的最终回报不一定能够覆盖之前的成本,而且最终应用的范围和规模很小。

举个例子,某厂商花了2年时间自研芯片用在自家 汽车 产品上,虽然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但最终 汽车 销量却不尽人意,芯片自研的优势未能在商业价值上得到充分体现,这就是失败。

目前很多自研芯片玩家的主要目的还是用在自己的产品上,虽然说自研模式可以控制成本,但是最终自研芯片省下来的成本是否能够覆盖掉研发成本,也是一个需要好好按计算器的问题。

此外,自研芯片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都非常高,尤其是芯片升级迭代的阶段,自研成本可能会因为技术壁垒而翻倍,如果业务的长期利润无法对此进行覆盖,那么这种模式就是一种慢。

总之,在芯片研发费时费力费钱的的背景下,任何玩家都不能轻视自研模式可能带来的反噬风险。

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十大除甲醛净化器以CADR高低排名为飞利浦、艾泊斯、畅呼吸、三个爸爸高达卫士、352、霍尼韦尔、泰拉蒙、西电耐斯A6、Eraclean、AO史密斯。从各品牌标注除霾、除醛参数对比来看,比较推荐飞利浦、西电耐斯A6、畅呼吸、三个爸爸高达卫士。

这几款风量最大,但类似352及其他几个净化器在出风口上面添加盖板的,会导致出来的风直吹身体。CADR(洁净空气量),即1小时能输出多少立方米的洁净空气,值越大。

1、飞利浦

AC8612是飞利浦多产品线齐头并进的典型代表品牌。相比上一代产品,这款净化器拥有更小的体积、更大的CADR值和更均衡的性能表现,整体来说还算不错。

2、西电耐斯A6

西电耐斯品牌的空净产品,可以说是行业内的“老大哥”了,早在2003年,西电耐斯品牌就已成立,至今已有15年的历程。西电耐斯A6不仅拥有600m?/h的超大风量,其最大的亮点是静音档的CADR值超乎寻常的达到了220m?/h。

3、畅呼吸

畅呼吸KJ800G-JT01的静音档CADR是205m?/h,仅次于西电耐斯A6位居第二,这对于一个刚进军空净行业的新手来说确实难能可贵,称得上匠心之作了。但论其噪音控制方面,只能说可提升的空间依旧很大。

4、三个爸爸高达卫士

三个爸爸智能空气净化器高达卫士出风口PM2.5实测为0,甲醛去除率%。官方未标出其静音档的CADR值和推荐面积。

5、352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352可以说是空净产品中的“老朋友”了,这个执着于塔式结构的国产净化品牌在2017年为我们带来了新品—X83,独特的塔式结构设计让其各项数据表现较为均衡且突出,美中不足的是耗材成本过高(耗材成本999元),是老牌中的实力派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