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改装 汽车改装
_上汽集团 财报
tamoadmin 2024-09-05 人已围观
简介1.15家车企财报速览:“跌跌”不休仍是主旋律2.车企前三季度业绩:上汽赚166亿,比亚迪长安盈利超30亿3.上汽30亿股票回购,是股市牛了还是车市暖了?4.上汽“掌门人”陈虹退休倒计时 王晓秋有望接班5.车企上半年财报:业绩普遍承压,超半数净利亏损6.自主比惨、上半年财报谁最亏谁最赚,谁又背离了主流业务?7.上汽/吉利/广汽利润均暴跌,比亚迪却逆势大涨4月3日,汽车预言家对主流车企公布的2019
1.15家车企财报速览:“跌跌”不休仍是主旋律
2.车企前三季度业绩:上汽赚166亿,比亚迪长安盈利超30亿
3.上汽30亿股票回购,是股市牛了还是车市暖了?
4.上汽“掌门人”陈虹退休倒计时 王晓秋有望接班
5.车企上半年财报:业绩普遍承压,超半数净利亏损
6.自主比惨、上半年财报谁最亏谁最赚,谁又背离了主流业务?
7.上汽/吉利/广汽利润均暴跌,比亚迪却逆势大涨
4月3日,汽车预言家对主流车企公布的2019年财报进行梳理后发现,受车市环境下行以及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和国五国六标准切换影响,近八成车企集团销量出现下滑,营收层面也出现相应程度下跌。
车市下行对于车企集团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国内市场出现销量下滑的同时,中国车企海外市场表现可圈可点,上汽、长城等车企表现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车企市场整体表现中,各车企集团旗下的合资品牌起到“压舱石”关键影响。可以说,合资品牌的市场表现对于集团整体产生“提升”以及“拖累”作用。
汽车预言家对于主流车企财报进一步分析发现,尽管各大车企表现下滑,但有一个共同点值得关注,就是在研发投入方面均未缩减,反而进行加大投入。进入2020年受疫情以及车市下行双重影响,出台刺激政策,车企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品更新投放。行业对于未来市场回暖保持期待。
1
车市下行?八成车企集团销量下滑
汽车预言家梳理主流车企集团财报发现,2019年,上汽集团全年累计销量623.79万辆,同比下跌11.54%,位居车企集团销量第一;一汽集团整车销量达346.4万辆,同比增长1.3%;东风集团全年销售293.20万辆,同比下降3.9%;北汽集团累计销售226万辆,同比下跌5.91%;广汽集团累计销量为206.22万辆,同比下降3.99%,汽车销量位列全国前五,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约0.35个百分点;长安汽车集团累计销售新车约176万辆,同比下滑15%。
2019年主流车企集团销量
吉利汽车实现销量136.16万辆,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超额完成全年136万辆销量目标;2019年,长城汽车累计交付新车近106万辆,同比增长1.43%,并连续四年销量突破百万辆,成为为数不多的销量正向增长企业;比亚迪累计销售46.14万辆,同比下滑11.39%。
2
受市场环境影响多数车企营收出现下跌
受销量影响,在营收方面,根据上汽集团对外公布的2019财年业绩预告显示,上汽集团全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56亿,同比下降28.9%;一汽集团总营收为6200亿元,同比上升4.4%,其中净利润达440.5亿元,同比上升2.2%;东风集团2019年营业收入为1010.87亿元,同比减少3.3%;归母净利润为128.58亿元,同比减少0.93%;北汽集团2019年全年营业收入为5012.3亿元,同比增长4.26%。
广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约592.3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7.17%,净利润同比下滑39.3%至66.18亿元,基本每股收益则同比下滑约39.25%至0.65元;长安汽车发布了2019年度业绩预告。预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24-2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盈利6.8亿元下降452.56%-526.01%。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亏损0.50元/股到0.60元/股。
2019年主流车企集团营收利润
吉利实现营收4.01亿元;毛利人民币169.17亿元;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人民币81.9亿元;基本每股盈利人民币0.90元;长城汽车营业总收入962.11亿元,利润总额51.01亿元,净利润45.3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4.亿元。比亚迪全年营业收入1277.39亿元,同比下降1.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2亿元,同比下滑42.03%;每股收益0.5元,同比下滑46.24%。
3
海外业绩保持百万辆以上?商用车表现亮眼
在中国车市环境下行的情况下,部分车企海外市场业绩表现可圈可点。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9年,整车出口达101.20万辆,同比下降1.0%;出口金额160.45亿美元,同比增长3.28%。分析人士指出,整车出口量下降但出口金额出现上涨,反映出中国汽车单车品质增高。
此外,在细分车型中,乘用车出口达72.89万辆,同比下降3.55%,出口金额96.03亿美元;商用车出口28.31万辆,同比增长6.23%,出口金额64.42亿美元,同比增长10.82%。乘用车出口量以及出口金额的下降,与世界宏观经济有关比如贸易战等因素。至于商用车出口激增,分析人士认为,这与中国近些年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引发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密不可分。
出口企业方面,以中国品牌企业为主。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2019年排名前十位的出口企业分别为上汽、奇瑞、北汽、江淮、东风、长安、大庆沃尔沃、长城、一汽、华晨,合计出口83.78万辆,占出口总量的80%以上。在出口前十的企业中,上汽、长安、长城增速较快。
具体来看,以上汽集团为例,随着海外市场份额增加,2019年整车出口以及海外销售35万辆,同比增长26%,占比高达中国车企海外总销量的33%。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其在海外构建了包括创新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营销中心、供应链中心以及金融公司在内的汽车产业全价值链。
长城汽车方面,2019年,长城汽车全球化战略全面进阶,海外业绩表现强劲,实现整车出口6.54万辆,同比劲增44.93%。其中,皮卡车型全年出口1.7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34.66%;SUV车型出口4.38万辆,同比劲增57.62%。营业收入达到55.22亿元,同比上涨66.61%。
此外,长城皮卡连续22年保持国内、出口销量双第一,全球保有量突破160万辆,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5%。在过去一年,长城皮卡重磅发布长城炮新品牌,上市三个月累计销售1.82万辆,一举摘得10万元高端皮卡销量冠军。
4
车企业绩表现?成也合资败也合资
2019年车市环境下行,部分车企集团呈现逆势上扬,分析人士指出,这与各大车企集团自身旗下的合资品牌表现有很大关联。
上汽集团2019年整体表现,可谓是合资、自主全线承压。合资版块中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两大巨头全年销量均出现同比下滑,其中上汽大众全年销量200.1万辆,相比去年206万辆的成绩同比下降了3.07%,上汽通用全年销量160万辆,相比去年1万辆的成绩下滑更加严重,同比下降18.78%。
自主板块中,上汽乘用车(荣威、名爵品牌)2019年累计销量下降4.08%,值得一提的是“商转乘”的上汽大通全年销量实现15.3万辆,同比增长21.36%。
在一汽集团的346.4万辆业绩中,一汽-大众销量高达213万辆,同比上升3.8%,成为国内首家销量突破210万辆大关车企,大众品牌为139.8万辆,奥迪品牌近69万辆,同比增长4.5%。此外,一汽丰田销量为73.8万台,同比增长2.5%。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集团旗下的自主品牌一汽红旗宣布其销量突破10万台,同比狂涨了233%,一汽奔腾累计销量12.05万台,同比上涨33.4%。?
东风集团方面,旗下的神龙汽车,2019年销量为11.4万辆,同比下滑55.17%;另外一方面,东风本田、东风日产合资品牌表现抢眼,数据显示,东风本田2019年销量突破80万辆,同比增长11.02%;同期,东风日产115.9万辆,微增0.27%。
在销售收入、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的同时,东风集团毛利率有所提升。东风集团2019年综合毛利率为13.3%,较去年同期增加0.5%。“毛利率的增加主要是降成本及销售结构变化的影响。”例如,为加强东风标致雪铁龙汽车销售有限责任公司业绩,对其宣传投放进行了缩减。
北汽集团在高端化方面,2019年全年北京奔驰销量达到55万辆,同比增长15.2%。福建奔驰实现2.5万辆的销量。此外,2019年3月,ARCFOX在日内瓦车展上进行全球首次品牌亮相,成为北汽集团高端品牌全球化战略的开端。
广汽集团方面,合资品牌中广汽丰田2019销量同比增长17.59%达到66.2万辆,营收同比增长17.12%,为980.54亿元。广汽本田同比增长3.98%达到77.08万辆,营收同比增8.03%,为1057.11亿元。两者营收均创下历史最高记录,销量占广汽集团总规模近七成。
此外,在广汽集团财报中,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的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约120%和140%,部分车型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为此“两田”积极扩充产能。援引财联社报道:“3月中旬,广汽丰田将投建第五条生产线,年产能20万辆。此外,广汽本田增城工厂产能扩大建设项目二期也已经在2月投产,每年产能增加了12万辆。”
相比之下,广汽集团其它业务板块均呈现不同程度下滑。自主阵营广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28.14%至38.45万辆。广汽菲克和广汽三菱分别实现销量7.39万辆和11.30万辆,下滑40.96%和7.64%。
长安汽车中,合资板块的长安福特全年销量18.4万辆,同比下滑51.3%;长安马自达全年销量13.36万辆,同比下滑19.66%。行业分析人士认为,长安合资板块销量下滑的原因主要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过慢,例如长安福特从2016开始就开始缺乏新产品,一直到2019年下半年才开始好转。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对于车企集团2019年的市场表现,一方面受中国车市环境下行影响,另一方面也值得车企集团自我反思。合资品牌的市场表现能带来高额销量的同时,也对集团整体业务产生关键影响。随着中国车市环境的转型升级,这也倒逼车企集团对于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开始重新审视。
5
再穷不能“穷研发”?车企研发投入累计破千亿元
车市环境下行导致销量营收等方面的数据收缩,面对这种情况部分车企集团仍然坚持过度研发,以保证产品紧跟市场需求。
以吉利汽车为例,2019年年报显示,吉利在研发上的投入为54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的5.6%。汽车预言家梳理对比发现,这一研发投入比和奔驰、宝马基本一致。这一研发投入比高于目前国内上市汽车企业研发投入比例。
此外,在现金储备层面,吉利汽车2019年?增加35亿元达到190亿元现金储备,充分保证集团资金流通安全。
长城汽车方面,为应对“新四化”转型,财报显示2019年长城汽车研发投入27.16亿元(费用化支出),同比增长55.8%。研发费用精准、高效投入到清洁化技术、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以及全球研发布局等领域。
对于比亚迪的2019年业绩表现,在比亚迪的官方说明中明确提到,2019年出现的净利润下滑,除了因为行业政策变化外,另外一方面就是研发费用上升所致。尽管比亚迪未透露具体的研发费用,但从2016年至2018年历年研发费用分别为45亿元、63亿元、85.35亿元来看,外界预计2019年研发费用将近百亿元。2020年研发费用或将超百亿元。
其中最近发布的“刀片电池”就是比亚迪研发的最新成果之一。具体来看,刀片形状的电池单体可直接安装在电池包内,使使电池包复杂度大幅下降,降低了制作难度、组装复杂度、生产成本、重量、故障率,并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长安汽车方面,尽管出现亏损扩大,但对于研发领域长安汽车并未因亏损而进行缩减。汽车预言家梳理发现,长安汽车一直将历年收入的5%作为研发费用投入。据悉,上一个五年长安汽车投入160亿元用于研发,对于下一个五年,长安汽车将在研发领域投入近300亿元。同时,长安汽车还每年投入不低于研发费用的10%作为车辆智能化研究,目前来看,研发成果涵盖了L3自动驾驶技术、遥控泊车、集成式自适应巡航等领域。值得一提的是,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已于2019年4月正式启用,该中心投资43亿元。
对于2020年车市表现,有权威机构预测世界汽车销量或将减少近三成,中国市场销量甚至下降15%,短期之内很难恢复。面对车市环境下降,市场竞争加剧,汽车预言家梳理多家车企集团发现,为应对难关,车企进行多种手段降本增效,但从主流车企来看,研发投入力度上并未进行缩减反而加大。
对此行业专家认为,汽车作为技术密集型集成者,越是市场环境下行越需要加大投入。才能在市场环境下行中有机会翻转。
6
政策+车企推新多种举措期待市场回暖?
对于2020年,尽管疫情防控取得初步成效,车企经销商开始复产复工。但对于中国车市来讲,中汽协预计仍将延续2019年下行态势。
面对车市大环境,个车企集团也开始纷纷出台应对措施。其中广汽集团表示,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加紧推进各项生产,努力降低疫情对车企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2020年推出19款全新及改款车型,包括8款自主品牌产品。广汽集团预计全年产销同比增长3%左右。
比亚迪车企方面,受2019年7月补贴大幅度退坡以来的影响,导致2019年销量出现走低。进入到2020年面对疫情对车市带来的冲击,3月11日,工信部宣布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不再大幅退坡,此后3月31日,院宣布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延长两年。除此之外,3月27日,比亚迪发布了“刀片电池”组成的电池系统,自发布以来,比亚迪股票已经上涨13%。这一些列的政策以及自身调整表明,2020年对于比亚迪来将迎来利好。
对于疫情的影响,在吉利公布的2019年财报中显示,吉利汽车对于目前规划的2020年141万辆销量目标不进行调整,保持战略定力。结合2020年是吉利并购沃尔沃十周年,分析人士认为,此举表明吉利汽车对于自身的研发、生产、平台技术以及销售渠道体系成熟,表明吉利汽车的抗风险能力加强。
上汽集团,除了与广汽集团进行全产业链合作之外,上汽奥迪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上汽大众MEB工厂落地成都,这或将助力上汽集团在2020年实现业绩回暖。
北汽集团方面,北汽集团将其定性为“稳中求质,跑赢大盘”,目标为226万辆,挑战目标为235万辆;营收目标为为5200亿元,挑战营收目标为5300亿元。
对于未来市场前景,东风集团认为,未来五年,汽车市场仍将保持微增长态势,市场整体预计增长1.2%,其中乘用车增长1.6%,商用车下降1%。为此,东风集团预计2020年、2021年将分别投资161.72亿元,208.57亿元,总计370.29亿元。高于2019年155.78亿元的投资金额。
长安汽车集团方面,在合资品牌方面,除了迎来林肯品牌首款国产全新林肯冒险家之外,未来三年内林肯再推出5款新车型,以巩固品牌形象。外界也看到针对合资品领域,长安福特发布“福特中国2.0战略”,经过2019年系列改革和调整,多家证券机构认为,长安汽车2020年业绩将得到改善,并且做出“买入”评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5家车企财报速览:“跌跌”不休仍是主旋律
导语:丢掉了长期占据的A股汽车行业市值冠军位置,上汽集团怎么了?
师阳?|?文
A股整车公司的估值修复似乎终于轮到上汽集团(上市公司代码:600104),最近几个交易日,上汽集团股价大涨,只是开始的时间晚于很多同行,且丢掉了长期占据的A股汽车市值冠军的位置。截止最近一个交易日数据,比亚迪总市值为5195.48亿元,遥遥领先于上汽集团的3238.66亿人民币。
在“新造车势力”曝光率逐渐增加的2020年,销量八倍于特斯拉、百倍于蔚来的国内汽车产业龙头大哥上汽集团,已维持“低存在感”的状态很久了。根据乘联会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团整车累计销量361.3万辆,仍稳坐于汽车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上,但这一业绩较去年同比下滑18.1%。销量的下滑也导致上汽集团在前三季度的营收同比下滑14.81%至4986.62亿元,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19.93%至166.48亿元。
行业惯用“寒冬”来形容2020年的汽车市场,但上汽的销量跌幅显然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根据中汽协的统计,今年前九月汽车销量1711.6万辆,同比跌幅6.9%。而上汽旗下主要公司中,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车销量依次同比下滑25.9%、22.0%、14.5%和12.6%。
如果说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合资板块的销量疲软可以归咎于大众与通用品牌的产品周期性调整,那么自主板块上汽乘用车的弱势,则很难归因于外界。荣威、名爵两个品牌均存在品牌力不足,明星产品缺位,产品生命周期较短等问题,另外在火热的新能源领域也两度折戟。
面对行业变局,上汽集团缺的是战略眼光和决心吗?2015年上汽集团曾定增150亿元投入新能源、智能化等前沿方向,几乎是最早行动起来的整车集团;缺的是人才吗?与通用、大众系的合作中,合资品牌为上汽集团输送了大量人才,近年来仅从上汽“出走的”高管,就先后成就了蔚来、天际、爱驰、电咖、华人运通等新造车势力,以至于前者被称为“新造车势力的黄埔军校”;缺的是协同吗?支撑上汽整个自主品牌的“双芯”,即是在与通用的协同中完成;缺乏战略缓冲和现金吗?恐怕没人会认同这一点。
上汽从不缺乏整体战略,也不缺乏推动整体战略落地的执行力。这是一个大集团灵活性的问题,一个如何在完成自身长期战略的同时兼顾变化,闷头做事的同时根据行业及竞争对手调整策略的案例。
1
新能源车较量中的两轮失利
2015年11月6日,上汽集团股票经历了近一个月的停牌后,公布了总额150亿元人民币的定增方案,以支撑上汽集团在三个方向上对未来的投入——投入89.7亿元用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30亿元用于“智能化”相关项目,23.1亿元用于车联网等前瞻性技术的投入。
上汽的大手笔让吉利、比亚迪等民营车企望洋兴叹,果敢的行动则让彼时深陷反腐泥淖之中的东风、一汽望尘莫及。
2014年被汽车行业视作“新能源”元年。那一年,财政补贴在生产和消费两端对新能源整车链条的扶持政策落地,刺激中国车企纷纷推出纯电动(EV)及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车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暴增三倍以上。同年,蔚来、小鹏等新造车公司成立。
政策东风下,车企开启了第一轮较量。上汽是最快推出整体新能源战略以及拥有较为完整新能源产品方案的车企之一。2015年上半年上汽即公布了延续至今的新能源“绿芯”战略,产品覆盖从EV到PHEV,级别从A0(小型车)到B+(中大型),品类从轿车到SUV,几乎一应俱全。
相比于上汽以整体战略入局,北汽、江淮等车企则迅速主推补贴后售价在8万元以下的纯电产品,一来在私人市场上以价换量,迅速扩大销量,二来在刚启动的2014到2016年,出租车、长短租赁等运营用车市场,有着比私人用车更大的需求量。
在运营用车市场的支持下,江淮、北汽迅速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最高的车企,旗下车型挤进各地购名单;上汽乘用车的运营市场则主要集中于大本营上海。
私人市场中,考虑到消费者对纯电动的接受度仍然有限,对续航能力和充电便捷度存在顾虑,上汽将混动车型作为主推产品。然而,彼时新能源汽车销量极大的依赖于补贴,而补贴又分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补”和地方财政支持的“地补”,但地方补贴政策有所不同,彼时北京地区并未将PHEV纳入补贴目录,而新能源汽车需求又高度集中于北上等限购城市,这大大限制了上汽新能源产品的销量发挥。
此外,在需求本就狭窄的私人市场、PHEV品类中,上汽还面临强劲对手比亚迪的竞争。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上汽新能源一直缺乏“爆款”,在总量较小的市场中,一个爆款往往能将一个车企顶上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位置,上汽新能源车销量远不及北汽、江淮。
新能源汽车第一回合的竞赛中,上汽并未取得量的优势,但面对变局更为长远的战略,也使得上汽留在赛道上。相比之下,变通有余却缺乏体系能力和整体战略支持的北汽、江淮,则在后来的竞争中迅速败下阵来。
2016年开始,新能源“地补”政策带来的地方保护被逐渐打破,上汽、比亚迪等车企开始获得更大的机会参与全国市场的竞争,同时新能源车市场培育取得成果,私人消费市场迅速启动。但遗憾的是,第二轮较量中,上汽显然误判了消费者接受新能源“高端”产品的速度,转而补充失去的低端新能源产品线。
当上汽两款新能源产品荣威350EV、550EV价格开始下探,推出亲民价格的纯电产品?荣威i5、i6、ei6,在补贴后售价15万以下区间不断扩充产品线时,比亚迪则在随后数年中由补贴后价格10万以下的秦,拓展至20万到30万元区间的混动SUV唐DM、混动轿车汉DM,以及纯电轿车汉EV。相比上汽混乱的新能源产品线,比亚迪的新能源产品在每个价格区间、不同品类中仅有一款“拳头”产品。
上汽显然低估了市场接受高端产品的速度,新造车势力在特斯拉、明星创业者以及资本的推动下迅速“吸睛”,2020年9月销量排行前十的新能源产品中,特斯拉model?3、蔚来ES6、小鹏P7、汉EV榜上有名。
同时,10万元以下区间混乱的产品导致定位不清晰,也大大影响了上汽在低端市场的表现,荣威i5、i6仍是传统轿车造型,价格互相打架,吸引力远不及定位清晰的后起的五菱红光miniEV、长城欧拉黑猫。
今年上半年,上汽开始在高端领域追赶,推出独立于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汽车高端品牌“L”,集团董事长陈虹亲自挂帅,可见重视程度。但这一次,上汽已不再是那个敏锐的先行者,新高端品牌“L”的发布时间与东风的岚图、北汽ARCFOX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2
荣威、名爵品牌力受困
与产品和品牌由下至上升级的比亚迪不同,新能源市场中的“新势力”特斯拉、蔚来、小鹏则用由高端产品向下延伸的策略,蔚来首款产品ES8补贴后售价在40万以上,随后才延伸至30万元区间。但无论是特斯拉、蔚来还是比亚迪,产品和品牌力向上走,都是其构建整体竞争力的方向。
实际上,单从时间点来看,上汽推出中高端新能源产品的时间并不晚,但与轻装上阵的蔚来、小鹏等不同,上汽的新能源产品线一直放在子公司上汽乘用车下,依托于自主品牌荣威、MG名爵。而上汽乘用车对高端产品有着自己的考虑,将新能源高端产品视作整个自主品牌高端化的一部分,因此旗下产品从一开始就承担了带动整个上汽自主品牌高端化的使命。
补贴后售价接近30万的荣威marvel?X发布于2018,与蔚来ES8同年。但在品牌上,这款产品背负了品牌力严重不足的“荣威”,对中等收入人群缺乏吸引力;产品上则充满“试探性”,各方面都缺乏亮点,初期产品续航里程不足500km,低于竞品。今年前9月荣威marvel?X累计销量不足百,市场局面已注定无法打开。
一款在市场上寂寂无名的产品,显然无法对荣威、名爵“双品牌”的高端化起到作用。紧握新能源抓手的背后,是上汽自主“双品牌”高端化的焦虑。
事实上,与在新能源市场的“绿芯”战略类似,上汽在燃油车市场也有清晰的“蓝芯”战略,按照2015年上汽乘用车发布的目标,将在2020年实现双品牌100万辆的销量目标。激进目标背后,上汽乘用车的底气在于对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掌握。
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从不缺制造工艺,但核心技术和品牌力一直是命门。为补齐短板,上汽集团投入大额研发资金,与跨国车企通用联合研发变速箱、发动机,并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知识产权,以解决关键技术瓶颈。彼时,上汽自信宣称,技术实力已能够与合资品牌一较高下。平台上,上汽重金打造的“A架构”被业内称为中国第一个自主开发的完整的整车架构平台。
从不同年份的财报中可以看出,上汽集团2015到2019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83.7亿元、94.1亿元、110.6亿元、153.9亿元和133.9亿元,在国内车企中常年位居第一。
在核心技术的支撑下,上汽双品牌荣威和名爵各自都规划了从小型到中级、从轿车到SUV的完整产品线,2016至2019年产品逐步发布,推动上汽乘用车销量从32万辆增长至70万辆。
核心技术可以“协同”,品牌却只能独立搭建。与其他的探索一样,上汽乘用车在品牌搭建上从不缺乏“顶层设计”,但遗憾的是灵活性不足。
为了避免“双品牌”互相打架的局面,上汽乘用车从一开始就对两品牌的调性进行严格区分,名爵在国内瞄准年轻化、高性能市场,是上汽乘用车在海外主打的品牌;而荣威更加侧重于沉稳的外观和高性价比,看重销量。
一切都过于理想化了。起初,上汽希望强调MG名爵品牌的“英伦血统”,基于“蓝芯”动力总成的前两款新产品无论是品牌还是车型命名都有意规避中文,紧凑级轿车MG?GT、紧凑SUV产品MG?GS。除了命名外,两款产品主打的点为“8秒破百”。
这后来被证明是一个失败的策略。无论上汽如何强调品牌调性,其所在价格区间、所处的自主品牌生态,都注定了这是一个看重实用性的市场,消费者对MG产品的一串英文字符缺乏认知度。上述两款产品所在的区间,本是乘用车最大的两个细分市场,相比性能,多款成功的竞品已经证明了轴距、空间是此区间消费者最为看重的卖点。
虽然后来上汽乘用车在品牌传播上改MG为名爵,改GS为锐腾,但如今,两款针对主流市场的产品已销匿。主打性价比的荣威品牌,销量的打开则更为迅速。今年前9月,荣威品牌销量26万辆,比名爵多出10万辆。
但在几年的实践中,上汽无法阻止消费者将荣威和名爵两品牌产品进行比较,毕竟双品牌源自同一套动力总成。品牌调性的尝试效果不佳之后,上汽乘用车还尝试通过价格区分两品牌,但也无法左右终端价格变化。时至今日,“双品牌”不得不走向依靠车型区分的老路,名爵轿车品类更完整,荣威则偏向SUV。
品牌力无法建立,还导致上汽乘用车面临多数自主品牌的共同问题,产品生命周期较短,缺乏“拳头产品”,失败概率高。以荣威品牌为例,今年前九月销量最高的产品为紧凑SUV车型RX5,累计销量12.3万辆,但这款车的月销量在SUV品类中仅能排在十名开外。此外,小型SUV产品RX3累计销量仅为9311辆,中大型SUV产品RX8九个月才卖了6412辆,都挤不进主流,销量无法与长城、长安,甚至广汽传祺的同级产品相比。
如今,为突破品牌力的命门,上汽乘用车仍将新能源视作荣威的高端化抓手,升级推出“R标”。但其产品如何与独立运作的“L”进行区隔,这是否又将使得上汽整个新能源高端产品线更加混乱,将是考验。
3
结语
从燃油车到新能源,从核心技术到品牌构建,上汽集团的战略从不缺乏整体性,这让上汽规避了短视。但问题是过于“整体”的战略,也无奈地牺牲了灵活性,牺牲了对市场的敏感度和快速调整的能力。
新能源产品上,上汽曾与比亚迪站在相似的起跑线,但如今,资本市场已将比亚迪视作新能源整车势力的代表,市盈率超过100倍,市值超过5000亿,成为国内车企市值冠军;相比之下,上汽集团仍是步履蹒跚的传统车企,市盈率不到13倍。
燃油车产品中,上汽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建立起了比绝大多数自主品牌更为完整的核心技术体系,但长期以来在营销上强调英伦、强调技术的曲高和寡路线失败,导致“双品牌”优势并未凸显。相比之下,销量和规模远不及上汽的长城汽车,产品线更为清晰,高端、低端市场均有“拳头产品”,目前长城汽车的总市值也已经高达2633亿人民币,逼近上汽集团。
此外,合资板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在今年销量表现疲软,这样的“共振”,使得上汽集团2020年跌至谷底。
上汽集团的机会当然还在,自主板块,燃油乘用车进入产品升级换代周期,新品更加贴近消费者,新能源板块则另起炉灶,建立起独立于上汽乘用车板块的新品牌突围高端化,一定程度上解除了“捆绑”。合资板块,上汽大众MEB和上汽奥迪开始落地,这些都是带动上汽集团走出深谷的底气,也是带动这一轮股价修复的推手。
在未来一轮周期性调整中,上汽的困境有望得到缓解,但其面临的核心问题仍未解决。周期性掉队的背后,很难说上汽集团的整体战略有什么问题,更多的是策略的灵活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企前三季度业绩:上汽赚166亿,比亚迪长安盈利超30亿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无论愿意与否,时间的车轮终究是碾过了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正值车市寒冬又是收尾的一年,2019年曾被赋予了太多的期望,而回望这一年,这些车企是得偿所愿?还是留有遗憾?答案或许能从车企们公布的财报中参透一二。
福特:净利润下跌明显,在华亏损幅度收窄
刚刚步入2月份,福特就公布了2019年度财报。根据财报显示,2019年福特汽车全年营收1559亿美元,同比下降3%;净利润4700万美元,同比下降98.7%,如此悬殊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源于福特最后三个月高达16.72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全球范围内的财务状况不佳,主要原因是运营执行力不够好,除此之外,自动驾驶方面的不断加码、与美国工会达成新协议所造成的成本支出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福特财务状况。
不过好在中国市场向福特发出了利好讯号,数据显示,福特汽车在华年度营业损失从18年的15亿美元降至7.71亿美元,其中第四季度营业损失同比减少61%;从销量上看,福特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全年销量为56.79万台,同比下滑26.1%,而第四季度,福特在华销量开始了止跌回暖,销量达到了8.3万辆,环比增长7.6%,这也与其财报所反映的情况大致相同,而连续的亏损收窄的确是给日渐下滑的福特带来了不少的信心。
无论是4月开启的福特中国2.0战略,还是9月与长安共同签署的“长安福特加速”,都说明了福特已经认识到在华表现低迷的原因,放眼2020,福特预计上新包括福特、林肯在内的多款新车,而开年的这场疫情会为福特带来多少损失,目前还是未知数。
通用:受罢工影响明显,净利润同比下滑17.4%
说到通用在去年的大事记,罢工绝对位列榜首,这场为期40天的罢工,不仅意味着通用长达一年的“瘦身”失败,还为通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通用汽车发布的财报显示,通用汽车2019年净收入1372亿美元,同比下滑6.7%;净利润67亿美元,同比下滑17.4%,而这场罢工给通用汽车造成了36亿美元的损失,直接造成了净利润下降。
中国市场,通用汽车的业绩也并不乐观,受到市场持续走弱、消费信心下降等宏观环境的影响,通用汽车第四季度在中国市场的股权收益有所下降,对此通用汽车表示将持续优化在华市场的产品组合,主要聚焦在快速增长的SUV和豪华车市场。
放眼2020年,通用汽车首席财务官迪微娅·苏雅德瓦拉表示“通用汽车预计将在2020年取得稳健的财务表现。我们坚持深化主管业务,确保强劲的现金流,从而不断提升投资未来的能力”,从公司层面上,通用将持续性开展成本控制,管理库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宏观因素造成的消极影响。
具体到车型,通用汽车将陆续发布一系列重磅车型,包括雪佛兰Tahoe和Suburban、GMC?Yukon与Yukon?XL、凯迪拉克凯雷德等全新全尺寸SUV,助力2020业绩回暖。
FCA:净利润与营收双下滑,亚洲市场仍是软肋
去年的后半年,急于求变的FCA专注于合作、联盟,也许是火候未到,2019年的FCA表现并不乐观。
根据FCA公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FCA全年营收1190亿美元,同比下降2%;净利润30亿美元,同比下降19%;虽然全年表现不仅如此人意,但是第四季度FCA出现了回暖现象,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FCA营收为327亿美元,环比增长1%;净利润为17.4亿美元,环比增长35%;经调整后的营业利润23亿美元,环比增长16%。
分地区来看,FCA在北美地区的表现可圈可点。全年净收入与2018年基本持平,达到800亿美元,税前利润74亿美元,同比增长7.4%,而北美地区的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于皮卡和SUV的销量增长。
欧洲市场则与北美的热卖不同,全年亏损660万美元,与PSA的合并或许对于开拓欧洲市场有一定的帮助,至于是否扭亏为盈,还要看今年的表现如何。
亚洲市场依旧是FCA的软肋,全年亏损达到3960万美元,销量为14.9万辆,下滑29%;在中国市场,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销量仅为7.4万辆,再次下滑40.96%,与神龙汽车之间的合作是否能打破弱势局面?期待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的进一步举措。
特斯拉:账面亏损?年底反杀
要说去年最风光的车企,非特斯拉莫属,上海超级工厂的全面落地、股比放开进军中国,马斯克在华的发展可谓如鱼得水,其股票也在年末迎来了高峰,盘后股价大涨15%。
与大涨的股价略有不同,特斯拉去年的财报看起来并不出彩。根据财报显示,特斯拉2019年全年营收245.78亿美元,与去年214.6亿美元相比,同比下降14.5%;特斯拉2019年全年净亏损8.62亿美元,市场预期亏损8.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亏损9.76亿元相比同比下降11.7%,虽然超过了预期亏损,但亏损出现了明显收窄。
不同于上半年的集体唱衰,特斯拉在年底开始反杀,第四季度特斯拉营收73.8亿美元,净利润1.05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而特斯拉汽车第四季度全球库存销售天数为11天,低于去年同期的19天以及上季度的17天。
放眼2020年,上海超级工厂势必会带动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而中国市场的向好对于特斯拉来说意义非凡,今年特斯拉还会给中国消费者怎样的惊喜?值得期待。
沃尔沃:盈利104亿元,沃尔沃实现逆势上扬
与“跌跌”不休的基调不同,2019年沃尔沃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根据沃尔沃官方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沃尔沃的营业收入为2741亿瑞典克朗(人民币约1987亿元),同比增长8.5%;全年营业利润143亿瑞典克朗(人民币约104亿元),同比微增0.8%。
沃尔沃的崛起开始于吉利的收购,因此今天的成绩也离不开中国市场的青睐,数据显示2019年沃尔沃在中国实现营业收入605.3亿瑞典克朗(人民币约437亿元),同比增长10.8%,成为沃尔沃第一大汽车市场;而美国市场,去年全年营收401.1亿瑞典克朗(人民币约290亿元),同比微增1.8%;在瑞典市场,沃尔沃也表现不错,全年营收为260.92亿瑞典克朗(人民币约188.47亿元)。
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海外市场,从“嫁入”吉利开始,沃尔沃的成长是“肉眼可见”的,尽管2019年市场低迷,却仍然实现逆势上扬,足以见得沃尔沃与吉利之间的磨合越来越默契。
丰田:前三财季稳重有升,全年预计营收突破1.87万亿人民币
近日,丰田汽车发布了其2020财年前三财季财报,根据数据显示,前三财季,丰田汽车营业收入为22.83万亿日元(人民币约合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营业利润为2.06万亿日元(人民币约合1308亿元),同比增长6.2%。
从销量表现上看,虽然亚洲市场表现出现下滑,但仍然是丰田汽车的支柱市场,其前三财季销量为1234760辆,营业利润为3291亿日元(人民币约合209亿元),营业利润减少659亿日元(人民币约合42亿元);而欧洲市场、日本本土市场、北美市场销量表现均有所增长。
基于前三财季的良好表现,丰田汽车对整体2020财年的走向作出了新的判断,据悉丰田汽车预计2020财年全球销量达到1073万辆,营业收入将达到29.5万亿日元(人民币约合1.87万亿元),营业利润将达到2.5万亿日元(人民币约合1588亿元)。
本田:前三财季表现不佳,营业利润同比下滑6.5%
元宵节的前一天,本田发布了其前三财季业绩报告,数据显示,第三财季,本田营业利润为1666亿日元(人民币约合106亿元),同比下滑2.1%;第三财季销售收入为37475亿日元(人民币约合2380亿元),同比下滑5.7%;息税前利润为2067亿日元(人民币约合131亿元),同比下滑8.9%。
而前三季度财报的表现也并不尽如人意,根据数据,本田前三季度营业利润为6392亿日元(人民币约合406亿元),同比下滑6.5%;销售收入为114729亿日元(人民币约合7283亿元),同比下滑3.1%;税前利润为7861亿日元(人民币约合499亿元),同比下滑9.4%。
财报业绩的下滑与本田去年全球销量下滑有一定相关性,但是中国市场同比12.22%的强劲增长还是为本田注入了不少活力,因此本田将本财年全球汽车销量预估从4.5万台上调至了498万台,不过作为本田主要销售市场的中国却在开年遭遇了危机,或许会对本田实现财年目标形成障碍。
马自达:利润下滑严重,二次下调销售预期
曾经的“国民车”在2019年遭遇了瓶颈。
根据马自达发布的财季收益报告中显示,第三财季公司营收为84亿日元(人民币约合540亿元),下滑5%;营业利润下降到65亿日元(人民币约合4亿元),暴跌76%;净收入为158亿日元(人民币约合10亿元),下滑37%。
财季报告中,马自达下调了其销量预期至150万辆,此次下调也是马自达2020财年的第二次销量预期下调,频繁的销量下调大概率与中国、日本、澳洲等市场销量持续下滑有关,而目前马自达前三财年的销量目前为110.6万辆,剩下的一个多月的实现想要实现40万辆的销量突破,对于马自达来说也绝不容易。
捷豹路虎:国内市场增幅明显,第三财季逆势上扬
捷豹路虎以其威武霸气的外形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也正是源于国内消费者的青睐,为捷豹路虎第三财季带来不少盈利。
根据捷豹路虎官方给出的财报数据,第三财季捷豹路虎营收达到64亿英镑(人民币约合576亿元),同比增长2.8%,税前盈利为3.18亿英镑(人民币约合29亿元)。
第三财季,受到捷豹品牌的下滑影响,捷豹路虎全球销量为141222台,同比下滑2.3%;而在中国市场,捷豹路虎在年末迎来了大幅增长,其中12月增长了26.3%,第四季度增长24.3%。对于第三财季的良好表现,捷豹路虎方面同样表示业绩的改善反映了在中国市场规模的扩大、产品结构的增强、运营成本(包括项目费用)的降低以及有利的外汇。
关于2020财年的预测,由于疫情的爆发可能会影响生产,捷豹路虎暂未给出明确的答复。
长安:盈利艰难,净利润亏损超过24亿元
长安未安,2019年的长安的确是艰难生存。根据1月30日长安汽车发布的业绩预告,长安汽车2019年年度净利润亏损24-29亿元,同比去年暴跌452.56%-526.01%,对于业绩不佳的理由,长安汽车方面坦言主要受销量下滑影响。
销量方面,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板块的全年销量为17591辆,同比去年下降15.1%;而一直以来作为长安销量增长主力军的合资品牌,却在今年集体面临危机,其中长安福特全年累计销量为183987辆,同比下降51%;长安马自达全年累计销量为133608辆,同比下降19%。根据销量数据,可以看出2019年的销量下滑,与福特的大幅度滑坡有着直接关系。
福特汽车也表示在华的销量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新车型推出慢、经销商和品牌推广不足等,对此,福特也将加快新车型推出,预计在2021年前至少投放18款新车。
一汽集团:净利超过440亿元,一汽迎来营收利润双增长
进入1月,一汽集团就率先公布了其年度业绩报告,足以见其对过去一年的表现十分满意。
根据数据,2019年一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200亿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达到440.5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
销量方面,一汽集团全年整车销量为346.4万辆,同比增长1.3%,合资板块,一汽-大众依旧是年度销量的“红人”,全年销量突破210万辆,同比增长3.8%,成为国内首家跨入年销量210万辆的车企;一汽丰田也实现了73.5万辆的销量成绩,助力一汽实现营收;自主板块,红旗品牌19年在新产品方面持续发力,构建起SUV矩阵,趁着“国潮”这股风,销量一路突破10万辆;而奔腾品牌也进一步完善了T家族的SUV矩阵,销量也早早突破10万大关。
对于一汽来说,目前的胜利只是阶段性胜利,按照董事长徐留平的发展,一汽集团在未来三年还有巨大的360亿元的利润空白等待填补。
上汽集团:受销量影响,利润预计同比下降28.9%
与一汽营收利润双增长有所不同,上汽集团在过去的一年里表现的并不算好,根据上汽集团公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19年上汽集团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25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04亿元相比,同比减少28.9%。
对于过去一年业绩的变动,上汽集团将原因归结为整车销量减少、国五国六切换加剧的供需矛盾、新能源退坡补贴等原因。
撇开国五国六切换、退坡补贴等大家都面临的政策原因,上汽集团2019年的销量的确表现不佳;根据产销快报,2019年全年,上汽集团累计销量为6237950辆,同比下滑11.54%,而合资板块的降幅也十分明显,其中上汽通用五菱以及上汽通用的降幅均超过了15%,分别为19.42%和18.78%,而上汽大众同样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销量虽然突破了200万辆,但是同比下降了3.07%,将销冠宝座让位与一汽-大众;自主品牌方面,上汽乘用车累计销量为67.32万辆,同比减少4.08%;而上汽大通表现倒是可圈可点,累计销量为15.3万辆,同比增长21.36%。
透过一系列销量数据,上汽集团的业绩报告的变动的原因也逐渐清晰,2020年刚刚开始,新的一年的比赛才刚刚拉开帷幕,相信上汽集团会有更好的表现。
北汽集团:营收突破5000亿元,新能源的前景仍然广阔
新年第2天,北汽集团就官宣了2019年营收突破5000亿元的消息,与2018年4807.4亿元相比,同比增长4.26%。
销量方面,北汽集团实现产销226万辆,同比下降5.91%;其中,豪华品牌北京奔驰在19年销量迎来了波峰,达到55万辆,同比增长15.2%,领跑其他豪华品牌;而北汽越野车在19年同样迎来了高光时刻,年销量达到3.6万辆,同比大增34.5%,基于如此的销量成绩,北汽集团也大胆提出了“稳重有升”的两套销量目标,求稳的目标是销量突破226万辆,目标营收达到5200亿元;冲刺的销量目标则是销量235万辆,目标营收达到5300亿元。
虽然营收创纪录这件事值得欢呼雀跃,但是对于北汽集团来说,取得这个成绩实属不易,年中退坡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北汽集团带来了不小的重创。由于政策原因,原有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规律被打破,后半年的新能源行业陷入沉寂,北汽新能源也同样如此。而对于新能源的未来,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却充满信心:“眼前的风暴只是阵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仍无比广阔。”
现代:净利润同比增长98%,但国内销量仍需努力
作为韩系车的代表,现代汽车也在年初率先公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表现。
数据显示,第四季度,现代汽车的营业利润为1.24万亿韩元(人民币约合73亿元),同比大增147%;销售收入增至27.87万亿韩元(人民币约合1642亿元),同比增长10.4%;净利润也扭亏为盈,达到8512亿韩元(人民币约合50亿元)。
2019年,现代汽车全年营收105.79万亿韩元(人民币约合6000亿元),同比增长9.3%;营业利润为3.68万亿韩元(人民币约合217亿元),同比增长52%,净利润也增至3.26万亿韩元(人民币约合192亿元),同比增长98%。
虽然从业绩上看,现代汽车取得了一份相当出彩的成绩单,全球销量为443万辆,同比下降3.5%,低于年初设定的468万辆的销量目标,这也是现代汽车第五年未能实现年终销量目标。销量上的失意,与中国市场的疲乏有关,现代汽车已经关停5家国内工厂,说明现代汽车在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极其严重。
对于2020年,尽管中国市场疲软,但现代汽车仍然立下了75万辆的Flag,新车方面,现代汽车在华推出第十代索纳塔、菲斯塔EV、全新MPV以及全新伊兰特等车型,助力实现销量目标。
法拉利:销量突破万元大关,中国市场增速最快
对于超豪华品牌,大部分人都停留在欣赏阶段,因此销量也一直比较稳定。
近日,法拉利公布了2019年财务业绩报告,根据数据,2019年法拉利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向全球客户共交付整车10131辆,同比增长9.5%;2019年公司净收入达到37.66亿欧元(人民币约合289.65元),同比增长10.1%;净利润为6.99亿欧元(人民币约合53.76亿元)。
具体来看,北美地区交付2900辆法拉利,虽然同比下降3%,依然是销量交付的主力;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共交付4895辆,同比增长16%,而中国市场,法拉利共交付了836辆,同比增长20%,成为法拉利年度交付增长最明显的海外市场。
面向未来,法拉利推出两款新车,至于新车能有多“壕”?期待法拉利为大家揭晓谜底。
头条说:
过去的一年,对于车市的打击是全方位的,从15家车企的财报上足以看出,大部分的车企仍处于艰难前行。大环境对于车企的影响固然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越严苛的市场环境就越有可能催生出更优秀的企业。2020年开年的一场疫情爆发,传递着一个讯号:新的一年洗牌期将加剧,而车企们准备好了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上汽30亿股票回购,是股市牛了还是车市暖了?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国内车市复苏多家车企实现了销量止跌回升。不过从近日多家国内车企公布的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财报来看,国内车企的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
从相关媒体的统计中发现,已经公布前三季度业绩的车企,仅有三家实现了利润同比增长,分别是长安汽车、比亚迪、江铃汽车。
长安汽车:营收利润同比增长
长安汽车发布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增长23.77%至558.42亿元,净利润增长230.98%至34.86亿元。去年亏损26.5亿元的长安汽车,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强势盈利。
长安汽车盈利大幅增长得益于自主板块造血能力进一步提升,从销量来看,前三季度长安自主增长20.94%至706559辆。在合资板块,长安福特也迎来好转,前三季度增长29.65%至167,133辆,长安马自达实现微增1.58%至94,332辆。?前三季度累计销量增长12.01%至1,370,881辆。
虽然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长安汽车净亏损20.98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仍然增长40.63%,不可否认汽车销量增长对其利润的大幅提升。
在过去一年以来,长安汽车销量的爆发来自于多款产品的热销,不过在表层的产品之下,长安汽车能够迎来拐点主要还是近两年在研发上面的大力投入,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长安汽车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6.73%、6.34%,研发投入资本化占别为28.67%、29.24%。
比亚迪:净利润同比增长116.83%
比亚迪发布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050.22亿元,同比增长11.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14亿元,同比增长116.83%。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营收利润来源不单单是汽车业务,还包括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两大板块。
具体来看汽车板块,比亚迪前三季度累计汽车销量下滑19.90%至268,5辆,其中燃油车销量增长10.38%至158,034辆,新能源汽车下滑42.40%至110,941辆。
比亚迪表示,随着经济的持续回暖,在多元业务的助力下,比亚迪业绩仍在快速恢复增长。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46亿元,同比增长160.15%-184.93%。
江铃汽车:净利3.59亿元同比增127.42%
江铃汽车营业收入增长8.19%至220.79亿元,净利润增长127.42%至3.59亿元。
江铃汽车1-9月净利润增长主要是由于销量增加及持续推动降本增效、严控费用支出影响。
销量方面,江铃汽车今年前三季度累计销售22.08万辆,同比增长?9.21%。其中,商用车板块增长迅速,卡车、轻型客车销量占据江铃总销量的近七成。1-9月,江铃品牌卡车(主要为轻卡、中型卡车)销量为8.7万辆,同比增长28.71%;重卡销量1347辆,同比增长150.84%,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降本方面,江铃汽车前三季度销售费用为9.78亿元,研发费用为10.94亿元,均同比下滑了10%左右。
上汽集团:净利润166.48亿跌近两成
从统计中不难发现,上汽集团仍然是前三季度最赚钱的车企。披露的业绩报告显示,前三季度上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为4982.62亿元,同比下降14.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48亿元,同比下降19.93%。
汽车销量下降是上汽集团净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2020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团销量为3613228辆,同比减少18.14%,销量降幅超过国内汽车整体水平。
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头部企业,上汽集团利润主要来源于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两家合资公司,但是这两家公司今年的表现并不乐观。上汽大众与上汽通用两家主力公司,前三季度累计销量分别为1,031,385辆和951,561辆,分别同比下滑25.92%和21.%,跌幅均高于市场整体水平。
小编语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国内各家车企都在积极扩大产品阵营,致力于销量增长以挽回上半年业绩,而车市的两级分化也越来越明显,众泰、力帆、海马等边缘车企销量持续低迷,营收利润大幅下滑,正面临退出市场的考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上汽“掌门人”陈虹退休倒计时 王晓秋有望接班
回购,俨然已经成为A股上市公司刺激股价企稳回升、增加员工持股的一大手段,纵观回购大流行的这些年,高额的回购对企业股价的刺激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
这不,近日上汽集团也抛出了一个超大额回购。
(上汽集团发布关于回购股票公告)
7月4日,上汽集团披露了《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公告》,公司拟用自有资金以不超过25.元/股的价格,回购公司5842万-1.1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5%至1%,总回购资金总额为不超过30.3亿元,将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回购?A?股股份方案之日起不超过6个月内执行。至于用途,本次回购的股份将被用于公司股权激励。
证券分析师李学告诉合车社,上汽集团的回购行为对股票股价的支撑有积极作用,利于活跃公司股票二级市场的交易。
(上汽集团7月3日到7日股价拉升)
受此消息的影响,7月6日上汽集团截至尾盘上涨3.3%至19.8元/股。7月7日早上开盘持续拉升至20.38元/股。
有分析师表示,事实上,近年来汽车行业的大额回购频现。而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风向标、A股市场车企的大哥大,上汽集团此举或预示着汽车行业板块正发生着一些积极的变化。
业绩转差、股价转弱?上汽集团豪掷30亿回购股票
事实上,近年来即使是国内车企排头兵的上汽集团也难抵车市寒流的冲击。
数据显示,2018年虽然上汽集团以全年销售705.2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8%的成绩跑赢大势,但扣非后净利润只有324亿元,下滑了1.54%。到了2019年,上汽集团进入了负增长阶段。其销量仅为623.8万辆,同比下降11.5%,而净利润只有215.81亿元,同比下降33.41%。这也是上汽集团2008年交出的最差的成绩单。
(上汽集团6月产销快报)
如此不乐观的情况持续到了今年,?7月6日晚,上汽集团公布了其2020年6月及上半年销量数据。数据显示,6月其销量约47.9万辆,同比增长2.8%,转负为正、有所回暖。但上半年其累计销量仅为204.9万辆,同比减少30.24%。
业绩的走差,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这两年多来上汽集团股价转弱,并持续回落的一大诱因,期间公司股价更是从一度自高峰32元/股跌至15元/股,近乎腰斩。
但不容忽视的是,上汽集团依然是国内A股市值第一的大哥大,在现金储备方面还是较为雄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上汽集团账上的货币资金高达1350.87亿元。且在今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时,上汽集团对外称已储备667亿现金抵抗风险。
所以说,不差钱的上汽集团为提振自身股价、提高投资者的信心,便豪掷30亿元回购股票。
据回购信息可知,此次回购价格上限为25.元/股,较目前上汽集团二级市场最新收盘价19.2元/股多27%的可执行空间。
大额回购频现,回暖信号明显
近年来汽车行业的大额回购现象频现。
据相关数据,?2019年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票回购,合计金额超过30亿元,其中至少有8家公司回购金额超过1亿元。
进入2020年?,也有不少上市企业在积极推进回购。例如福田汽车。其2月3日再次发布其回购公司,将在节后开盘首日公司回购1666.66万股,支付金额2999.99万元,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员工持股。
证券分析师李学表示,这表示车企在积极推动股价逐步回归到公司的价值中枢,表明了公司对自身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上汽大众亦是如此。
此外,他还表示随着疫情的褪去,行业产销数据局部回暖,积极回购现象或许预示着汽车产业链和行业板块正在发生着一些积极的变化。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6月汽车行业销量预计完成228万辆,环比增长4%,同比增长11%;1-6月汽车行业累计销量预计完成万辆,同比下降17%。这预示着汽车销量同比降幅连续收窄,产量同比转正,车市持续回暖。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合车社立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企上半年财报:业绩普遍承压,超半数净利亏损
自2014年5月升任上汽集团董事长以来,陈虹任职已超过6年时间。同期上任的上汽集团总裁陈志鑫已于2019年正式退休。
生于1961年3月,陈虹今年已经59岁。明年3月,陈虹将迎来60岁生日,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6个月时间。
谁将是陈虹的继任者?
现任上海集团总裁的王晓秋,成为呼声最高的继任人选。
如果王晓秋能够顺利升任上汽集团董事长,那么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负责人杨晓东将有望出任上气集团总裁。
今年早些时候已透露出风声的上汽集团“L”项目,近期又有了新进展。
“L”项目筹备于2年前,产品定位高端新能源汽车。值得注意的是,“L”项目组由陈虹亲自挂帅,王晓秋任总指挥。
上汽集团的1、2号人物同时出马,这个在集团内部为视为“一号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由“L”项目反推,2前年的2018年,上汽集团实现了年销量、年营收、年净利润新高,分别为705.2万辆、9022亿元、360亿元,在继续蝉联车市冠军的同时,将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如日中天之时,陈虹开始筹备“L”项目,绝非简单的“居安思危”,而是陈虹这位掌舵者对上汽集团这艘巨轮的长远规划。
自上任以来,陈虹始终致力于推动上汽集团自主板块的高端化、国际化,“L”项目是这一宏大规划的另一颗关键棋子。
“不搞自主品牌,中国企业永远无法走到汽车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中国汽车必须要进行自主开发,进行原始创新。”陈虹曾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阐述发展自主品牌的重要性。
所以,曾在上海大众和上汽通用均有任职经历的陈虹,在2014年走马上任后,便将目光投向了集团自主板块。
上任6年至今,陈虹不仅延续了上汽集团合资板块的强势表现,更积极推进自主技术创新,以上汽泛亚中心的全新动力技术,以及联合阿里巴巴打造智能互联科技,赋能荣威和名爵。
同时,随着上汽乘用车销量节节提升,陈虹将自主品牌推向海外的意愿也愈发强烈。
利用同通用集团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MG品牌在全球的美誉度,上汽集团2014年至2019年的海外销量逐步攀升,分别为8.9万辆、8.6万辆、12.6万辆、16.4万辆、27万辆、35万辆。
今年1-8月,上汽集团实现海外整体销量17.9万辆,继续保持国内行业第一,占中国车企海外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其中8月,自主品牌海外销量更达到1.9万辆,同比增长27.6%。
如今,增长势头良好的海外市场,已成为上汽集团财报新亮点,这也是陈虹“筹谋”的集团增长新引擎。
然而,近两年汽车产业格局变化加速。作为国内汽车界的“老大”,上汽集团要想在新一轮变革中继续引领行业风向,必须要有更大的杀手锏,这即是陈虹挂帅“L”项目组的目的。
今年早些时候,上汽集团推出了宏大的“氢战略”: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氢燃料整车产品、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电池研发运营团队、形成万辆级燃料电池整车产销规模,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以及使上汽捷氢科技达到百亿级市值。
“L”项目极有可能会是一个囊括多种新能源动力的项目,并将以全新的销售模式来应对市场竞争。
虽然,陈虹曾在上任后一年的股东大会上指出,上汽是一个基盘很大的企业,要实现一步到位的转型并不容易。
但通过几年来的布局和转型,包括与奥迪达成合资协议的一系列动作,表明大象正在稳健而有力地转身,陈虹已经为上汽集团未来5年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这即是一位集团公司一把手“操盘”能力的最佳诠释。
此次出任“L”项目组总指挥的王晓秋也是上汽集团的元老级人物。去年7月,经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提名,王晓秋接替已退休的前任总裁陈志鑫,出任上汽集团总裁。
王晓秋曾在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等多家企业担任管理工作,也曾在质监、管理、购、研发制造和技术等多领域任职,被陈虹称为“多面手”。
从其丰富且全面的履历来看,上汽集团将其培养为集团下一任董事长的意图明显。
当然,王晓秋职业生涯的最大亮点,还是一手打造出了上汽集团的自主板块,并逐步让上汽乘用车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早在2003年上汽自主品牌项目启动时,王晓秋就挂帅项目,牵头参与收购罗孚全系列核心技术和产品。
至2007年上汽收购南汽后,基于荣威和名爵都尚处于品牌起步阶段的事实,上汽乘用车决定取双品牌共享技术、共享渠道,节约的运营战略。王晓秋在其中起到了决定作用。
这一战略在2009年和2010年收到了奇效,上汽乘用车年销量分别同比猛增188%和78%。
2013年,重回上汽乘用车的王晓秋基于市场已出现的年轻化趋势,以及上汽乘用车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将荣威和名爵两个品牌彻底分拆,分别成立了品牌事业部,倾力打造两个品牌的差异化定位。
名爵主打运动性能、而荣威则融入了互联网基因,伴随着王晓秋重组上汽乘用车的产品开发流程、供应链体系以及产品定价,上汽乘用车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2013年,上汽乘用车年销量23万辆;2019年,上汽乘用车年销量已达70万辆。翻了三倍还多,一举进入自主品牌头部行列。
与此同时,为了增强公司长效竞争力,王晓秋为上汽乘用车制订了新能源和智能互联并举的长期发展战略。
2016年推出的全球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一举奠定了上汽乘用车“时代先锋”的?企业形象。随后,上汽乘用车作为集团自主技术创新的受益者,产品率先应用上汽自主研发的三电核心系统。
2019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超过19万辆,同比增长30.4%,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同比快速增长。
如今,伴随着上汽乘用车一路成长的王晓秋,在将荣威打造成独具互联网基因的潮流品牌,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名爵品牌复兴之后,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新挑战——操盘上汽集团全新“L”品牌。
这可视为他登上上汽集团董事长位置的良好契机。
在王晓秋接任上汽集团总裁一职后,出任上汽乘用车负责人的是杨晓东。
杨晓东与王晓秋有着相似的履历。
作为70后,杨晓东的职业生涯始终围绕上汽集团展开。其早年曾参与上汽通用的项目筹备工作,后来被派往通用北美总部全球购部门,而杨晓秋此前则担任过上汽集团购部总监。
相同的购部门工作经历,让他们很容易达成工作默契。
杨晓东在通用总部积累了丰富的车企全球整合经验,对汽车生产的各个供应链端需求都十分熟悉。这为其后来担纲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奠定了基础。
“十三五”伊始,陈虹将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定义为上汽集团“新四化”战略,其中国际化的目标是要将上汽集团打造成为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世界著名汽车公司。
作为践行这一战略的牵头人,自2015年起,杨晓东带领上汽国际业务部先后赶赴海外多个国家,奋战1000多个日夜,逐步构建起了上汽集团的全球化布局。
短短的3年多时间,上汽在海外已经建立了三个生产基地,三个海外创新研发基地,且已在?6?个区域市场实现了“万辆级”销量。同时,在销售与售后服务上,上汽集团目前已在海外建立了?11?个区域营销服务中心和?85?个零部件基地。
同时,杨晓东亦非常重视品牌建设。他曾多次表示,“‘走出去’是第一步,不求销量,但求口碑。产品走出去,服务走出去,体系也要走出去,首先要消除其他市场对中国制造的偏见。”
杨晓东接任上汽乘用车总经理,可视为上汽乘用车由“量增”到“质增”的重要转变。熟悉多个海外市场,且与众多国际零部件供应商拥有良好合作关系,杨晓东执掌上汽乘用车可以帮助其快速高效扩张海外版图,持续为集团贡献业绩增量。
而与王晓秋的默契配合,也有助于上汽乘用车延续过往已制定的创新智能战略,持续推进企业在5G智能领域的深入发展。
因此,大胆猜想,如果王晓秋未来将接任上汽集团董事长的话,杨晓东则有望作为第一候选人,接任上汽集团总裁一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自主比惨、上半年财报谁最亏谁最赚,谁又背离了主流业务?
受汽车市场下行及疫情因素的双重影响,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011.2万辆和1025.7万辆,同比下降16.8%和16.9%。在销量不尽人意的背景下,上市车企的业绩也拉起了警报。有数据表明,在26家已发布业绩的上市车企中,仅有9家净利润实现增长,其中乘用车企4家。车企业绩普遍承压,亏损已成主旋律。
巨头们自顾不暇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而面对疫情,巨头车企也难以独善其身。纵观国内大型汽车集团上半年业绩,利润下滑已成常态。
根据上汽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上半年集团实现营收2837.4亿元,同比下滑2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3.94亿元,同比下滑39.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为71.76亿元,同比跌幅达42.57%。
销量上,上半年集团实现整车销售204.9万辆,同比下滑30.2%。其中,乘用车销售163万辆,同比下滑35.8%;商用车销售41.9万辆,同比增长5%;新能源车销售5.8万辆;整车出口及海外销售13.2万辆。
在此背景下,上汽集团指出,尽管下半年车市仍具备诸多风险,但集团仍将力争实现整车销量跑赢市场大盘。持续强化差异化竞争优势,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同样的,身处疫情重灾区的东风汽车自然难逃利润下滑的厄运。数据显示,上半年东风集团营收505.8亿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为30.2亿元,同比下降64.5%。其中,乘用车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3.2%;商用车收入同比增长11.5%。
为应对疫情冲击,进一步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以及打造境内外融资平台。东风集团也宣布,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在深圳证券创业板上市,这也是集团时隔15年以后的首个再融资。
广汽集团上半年实现营收约256.42亿元,同比下降约9.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约23.18亿元,同比下降约52.87%;累计销售新车82.46万辆,同比下降17.51%。在这当中,广汽“两田”依旧是主要助力。其中,广汽本田实现营收47.85亿元,广汽丰田营收46.64亿元,二者贡献了集团总营收的近四成。
根据规划,下半年集团将推动科技创新、智能网联、智能制造及电气化,不断提升顾客体验,加快培育新动能。以稳增长为要务,努力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不仅如此,作为民营巨头,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的日子也不好过。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营收368.19亿元,同比下降22.6%;净利润为23亿元,同比下降43%。在此背景下,吉利将全年销售目标从141万辆下调至132万辆,下调了6%。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将2020年称为“最困难的一年”。据了解,吉利业绩下滑的原因包括,疫情因素、行政开支费用的增加以及较高的折扣优惠。根据规划,下半年吉利将推出几何纯电动SUV、领克06和吉利Preface,并加快推动可持续发展,深度推进全球化协同共赢,提升品牌竞争力。
长城汽车上半年实现营收359.29亿元,同比下滑13.17%;净利润为11.53亿元,同比下滑25.68%;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53亿元,同比下滑24.02%;产销分别完成1011.2万辆和1025.7万辆,同比下滑16.8%和16.9%。
今年初,长城汽车将年度销量目标从111万辆下调至102万辆,净利润从47亿元下调至40.5亿元。虽然上半年其并未达成目标的一半,但接下来随着市场不断回温、传统旺季的到来以及全新H6、大狗等新产品的加持,长城的下半场还是值得期待的。
边缘企业艰难求生
在车市寒冬下,主流车企尚且自顾不暇,边缘车企更是艰难求生。
根据力帆汽车发布的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5.84亿元,同比减少69.42%;净亏损25.95亿元,同比扩大173.99%;基本每股收益-1.99元,上年同期基本每股收益-0.72元;净资产为1.06亿人民币,同比大跌96.12%。
值得一提的是,在营收利润双双下滑的背景下,昔日的民营汽车第一股也面临着破产的风险。近段时间以来,力帆就曾多次因债务逾期问题成为被告。对于无法偿还债务,力帆曾表示,公司存在持续亏损、负债较高、乘用车业务下降较大、大额债务逾期、大额资产被冻结、涉及诉讼(仲裁)较多、控股股东流动性短缺、募集资金无法归还等经营方面的风险,且上述风险尚未形成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此,8月12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法院已受理了力帆控股的司法重整申请。根据《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倘若重整失败,力帆股份将面临破产、退市风险。
与力帆境遇相同的还有众泰汽车,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7.7亿元,同比下跌76.6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亏损10.34亿元,同比下跌256.08%;产销方面,累计生产汽车574辆,销售汽车1417辆。
对于上半年的表现,众泰汽车表示:“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汽车行业整体景气度不高,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公司流动资金短缺等因素导致公司整车汽车销量大幅下降,未达预期。由于销量大幅下降,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下降,经营成本相对上升,导致经营亏损较大。”
而事实上,产销大幅下降仅仅是原因之一,对众泰汽车而言,最大的难关在于如何摆脱巨额的债务危机。财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众泰仍有应付账款金额45.79亿元;账龄超过1年的重要应付账款金额高达7.23亿元。此外,报告期内众泰还产生了28.67亿元的已逾期未偿还的短期借款。
众泰汽车指出,未偿还或结转的原因主要是资金紧张。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众泰汽车在报告期内作为被告/申请人发生的诉讼仲裁共102起,累计涉案金额8.76亿元。此外,涉及和解或调解结案合计29起,未决诉讼总金额约为7.28亿元。
可以看出,在债务危机下,留给众泰的时间已然不多了,而根据规划,未来三年,众泰汽车将紧随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集中优势,全力打造全新3.0平台架构“ZFA”,同平台各车型的零部件通用化率达到80%以上。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北汽新能源虽未达边缘车企之列,但其却成为上半年亏损幅度最大的车企。数据显示,上半年北汽蓝谷(北汽新能源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12亿元,同比下滑68.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8.63亿元,同比大跌2814.98%。
对于业绩的巨幅下滑,北汽蓝谷表示,公司营收下滑及净利润亏损主要受肺炎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出现下滑所致。据了解,上半年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仅为1.67万辆,同比下滑78.49%。
而对北汽新能源而言,能否扳回一城,下半年入市的旗下高端品牌ARCFOX的首款车型αT将至关重要。今年8月3日,北汽蓝谷曾发布公告称,将进行非公开发行股票以募资55亿元,其中的26.2亿元将用于ARCFOX的建设,占比近五成。
有分析指出,在目前的市场上,北汽新能源依托萨博打造的车型几乎丧失了市场竞争力,将重金投入到了ARCFOX,说明公司已将未来的希望已经完全寄托在了新品牌上,但从高端新能源市场来看,特斯拉一家独大,蔚来和理想也站稳了脚跟,东风岚图蓄势待发,北汽蓝谷要想夺回往昔的销冠宝座实非易事。
重压下的“花式盈利”
在车企一片哀鸿中,盈利的车企显得难能可贵。但值得关注的是,在盈利的车企中,靠主营业务获得净利润增长的几乎没有。其中,长安汽车一骑绝尘,以净利大增216%,位居乘用车企首位。而通过梳理财报数据可以看出,长安汽车的大幅盈利,除销量因素外,还在于投资收益和资产变动。
具体来看,数据显示,上半年长安汽车营收327.82亿元,同比增长9.73%;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26.02亿元,同比增长216.17%,扭亏为盈。而在盈利背后,长安汽车间接持有的宁德时代股票上涨,收益17.75亿元;长安新能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加净利润21亿元、出售长安标致雪铁龙股权,增加净利润14亿元。
这也就意味着,包括投资收益在内的非主营业务收益对长安汽车上半年业绩贡献巨大。而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实则亏损26.17亿元,同比增加10.13%,亏损幅度进一步增大。
有分析认为,长安汽车三季度利润增长前景难料,一方面半年报的利润增长主要因为出售包袱资产以及投资收益,不具有稳定趋势;另一方面,其合资伙伴已度过低谷,而伴随着福特产品的焕新以及长安林肯国产,未来似有可期,但在短期内盈利依旧是难题。
除长安汽车外,受新能源市场下滑影响较严重的比亚迪也实现了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量仅为15.8万辆,同比跌幅超过30%,但仍然实现了利润的增长,究其原因与其转而生产口罩以及其他非主营业务增长不无关系。
数据显示,上半年比亚迪营业收入为605.03亿元,同比减少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6.62亿元,同比增长14.29%。
在比亚迪三大主营业务板块中,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收入约320.72亿元,同比减少5.62%;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收入约233.8亿元,同比增长0.24%;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收入约47.91亿元,同比增长7.59%。此外,口罩等防护产品业务收入85.7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商。
目前,新能源市场遭受着巨大的压力,比亚迪也选择了技术突围。今年3月,比亚迪发布了新一代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并推出了旗舰车型——汉EV,据了解,目前汉EV全国订单已超过3万辆。而根据规划,接下来,比亚迪将推出DM4.0全新混合动力系统,并加速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平价时代的到来。
除长安汽车与比亚迪之外,花式盈利的“鼻祖”海马汽车也在寒冬中再次实现了亏损的收窄。数据显示,上半年海马汽车实现营收13.50亿元,同比下降43.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73亿元,同比减少3.06%。
而亏损减少的原因是,新能源补贴和其他补贴的发放,以及变卖房产所得。公告显示,海马汽车已售出344套房产,应收账款1.68亿元;其他收入同比增长91.88%,达4448万元。如果扣除包括卖房在内的非经常性损益,上半年海马净亏损将到2.28亿元。
从上市车企的财报可以看出,上半年车企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即便如此,多家车企的财报都清晰地表明,进入2020年第二季度后,疫情所带来的压力正在减缓。而在疫情的作用下,车企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露,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真正的考验已经来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上汽/吉利/广汽利润均暴跌,比亚迪却逆势大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年的此时,都是各大车企上半年财报的日子,比惨、偷着乐都是常态,尽管数字依旧非常枯燥,不过有些车企总能玩出花来,不信看看。
01
谁最赚谁最亏?
上半年实现净利最高的依旧是上汽集团(600104.SH),实现净利润83.94亿元;亏损最多的是*ST力帆(601777.SH),实现净利润-25.95亿元。
赚了84亿,这要放在其他车企,不光数字好看,还能心里乐开花。可是这个数字对于国内巨无霸上汽集团,远远不够。
销量数据显示,上汽集团实现整车销售204.9万辆,同比下降30.2%;其中,乘用车销售163万辆,同比下降35.8%,商用车销售41.9万辆,同比增长5.0%。
销量下滑,是上汽集团营收、利润双降的最大原因。此外,上汽集团2020年上半年缩小投资规模,降低销售费用,削减成本,同时增加研发投入近60亿元,迎接电动化挑战。
下半年,消除疫情影响,上汽集团预计下半年销量跑赢大盘。
亏损数额最大非力帆莫属,*ST力帆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84亿元,同比减少69.42%;净亏损25.9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9.47亿元,同比扩大173.99%;基本每股收益-1.99元,上年同期基本每股收益-0.72元。
2010年,力帆成功登陆A股,尹明善也一举坐上重庆首富的位置。十年后,截至今年6月,*ST力帆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98.87%,仅短期借款就有75.54亿元。
8月31日,*ST力帆公告,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力帆控股通知,力帆控股于2020年8月28日收到法院出具(2020)渝05破166号《民事裁定书》,法院裁定对控股股东力帆控股及公司参股公司力帆财务等11家公司进行实质合并重整。这也意味着力帆的重整又进了一步。
02
谁最背离主流业务?
按理说,车企财报收入一般是主流汽车业务,不过在这个大资本时代,长安汽车持有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的股票,以及比亚迪在疫情期间转产口罩,都给两家车企贡献了可观的净利润。
一是长安汽车。长安汽车上半年营收327.82亿元,同比增长9.73%;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26.02亿元,同比增长216.17%,扭亏为盈。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后,长安汽车今年上半年实则亏损26.17亿元。
长安汽车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收益,持有宁德时代股票,让长安汽车获得了17.75亿元的净利润。宁德时代股票上半年一路看涨,目前市值迫近5000亿。
上半年长安汽车累计销量83.1万辆,同比增长1.3%。
二是比亚迪。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一哥,其电动汽车销量却难言满意。比亚迪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07万辆,相比于去年14.57万辆同比下滑58.34%。疫情期间,其生产口罩、消毒液等急需物资,反而给比亚迪贡献了现金流。
比亚迪最新发布的2020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05.03亿元,同比下滑2.7%;净利润16.62亿元,同比增长14.29%。汽车及相关产品收入共计320.7亿元,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了5.62%。
比亚迪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2亿元,同比取得14.29%的正增长,扣非后的净利润增长,更是高达23.75%。
03
亏损幅度谁最大?
北汽蓝谷成为上半年亏损幅度最大的车企,分列倒数二三位的是金龙汽车和*ST众泰。
北汽蓝谷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由盈转亏,至-18.63亿元,同比下降高达2814.98%。去年上半年,北汽蓝谷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69亿元。
除了本身问题,大环境方面,今年1-6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9.3万辆,同比下滑37.4%,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26.2万辆,同比下滑42.5%。?北汽新能源所有产品均为纯电动乘用车,因此受整体市场下滑影响较大。
下半年,北汽蓝谷将主推ARCFOX高端电动品牌,北汽蓝谷表示:“下半年基于国内经济复苏预期,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恢复增长态势。”
8月3日晚间,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将以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55亿元,募集资金将投向ARCFOX品牌高端车型开发及网络建设、5G智能网联系统提升、换电业务系统开发、补充流动资金这四大项目。
金龙汽车上半年业绩由盈转亏,营业收入57.1亿元,同比下降21.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8亿元,同比下降513.91%。
*ST众泰的命运似乎只剩下了两种:“巨亏”和“退市”。根据*ST众泰2020年半年度报表,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7.7亿元,同比下滑76.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0.34亿元,同比下滑256.08%。
报告期内,*ST众泰合计生产汽车574辆,销售汽车1417辆。这个数字看起来实在是惨不忍睹。对于业绩下滑,众泰方面表示,由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公司流动资金短缺等因素导致公司整车汽车销量大幅下降。
04
谁股价上涨最多?
2020年上半年,江淮汽车营收249.41亿元,同比下降7.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47亿元。
根据Wind数据统计,江淮汽车(8.910,?0.06,?0.68%)成为股价涨幅最大的车企。江淮在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股价翻番,上半年整体涨幅达76%。
在今年5月29日,大众集团增资10亿欧元,获得江淮汽车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50%的股份,同时增持早期两家合资成立的江淮大众股份至75%。这一连串动作引发江淮股价多次涨停。
而让人唏嘘的则是上汽集团(19.020,?0.36,?1.93%),在今年特斯拉股价带动下,美股新能源汽车屡屡上涨,中国登陆美股的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和小鹏汽车大有势如破竹之势,尤其是成立才6年的蔚来,其市值已突破200亿美元,约占上汽集团市值60%以上。
也因此,上汽集团多次沦为新势力股价比较的背景板。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股价跌幅约为25%,在主要上市整车企业中位列倒数第一,留给上汽集团最落寞的背影。
总结
整体而言,上半年车企财报并不好看。头部尾部巨大分化,强者愈强,出局、退市始终伴随着尾部车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之前跨国车企公布的半年财报显示,包括大众、戴姆勒在内的许多跨国车企上半年都出现了巨额亏损,对比来看,中国车企的表现要好得多。
已经公布半年财报的7家自主上市车企都没有出现亏损,上半年都保持了盈利的状态,只不过上汽为首的五家汽车集团利润同比出现了两位数的下跌,而江铃和比亚迪却在疫情打击下反而出现了利润增长。
上汽集团上半年表现并不好,虽然依然是国内最赚钱的自主车企,可是相比往日日赚过亿的辉煌已经颓废了不少。主要是因为自主业务尚不足以撑起大旗,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的表现也不如其他合资车企,所以拖累了整体业绩。
东风汽车是上半年净利润跌幅最大的车企,只有依靠东风本田和东风日产两个日系合资公司支撑业绩,自主板块以及法系业务神龙汽车的表现都不好,反而是商用车业务表现优于整个行业。
广汽上半年净利润跌幅很大,主要是自主板块广汽传祺表现不佳,亏损在10亿元以上,广汽还能保持盈利主要是依靠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的利润贡献。
吉利汽车上半年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除了疫情导致的销量下滑,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刺激销量加大了终端折扣力度,以及在投资厂房导致的成本增加。
长城汽车是五家车企中利润跌幅最小的,主要是因为在一季度利润暴跌184%之后,二季度长城汽车状态回升明显,净利润激增137%,所以整个上半年的净利润整体跌幅并不大。
江铃汽车可谓一匹黑马,竟然在疫情冲击下实现了扭亏为盈,虽然半年利润只有2亿多,和其他车企相比非常少,但是能够停止亏损实属不易,主要是旗下SUV和皮卡销量增长明显。
比亚迪的表现可谓亮眼,在众多自主大哥利润暴跌的时候它依然保持了增长,看来新能源业务很给力。虽然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型销量也出现了下跌,不过上半年依然位列全球销量榜的前列。随着刀片电池和汉EV的推出,比亚迪在新能源业务上的领先优势还在扩大。
本文为车林外传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